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一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畅游在丝路——《丝绸之路》教学目标:对于八年纪学生而言,“丝绸之路”已经不再陌生,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零零星星的记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交通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感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等等。具体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以及它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对照古代丝路,了解现在的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所具备的优势。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分析图中表现的信息;并且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古代丝路和现代的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设计:在开头导入的设计上,采用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且在前段时间中央台热播的动画片《西游记》片头的导入,可以更好的激发这个年段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五大版块:丝路的开辟——丝路的线路——丝路开辟的意义——广义上的丝路——新亚欧大陆桥,通过古今丝绸之路的比较学习,感受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相互交融。丝路线路及开辟的意义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上,主要采用的还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老师在此过程中只是起着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丝路所经国家和地区学习上,鉴于学生对对照读图能力的有限,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其间做适当的指导;在丝路交易活动学习上,通过学生现场自创小品的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敦煌中西方交流的繁荣情景,既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对当时中西方交流的货物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又活跃了学习的气氛,效果双重!在丝路开辟意义的教学上,同样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的总结概括,以此来培养学生获取书本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结合史实来印证意义,使学生学有所用。教学实录导入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西游记视频展示)。生:西游记啊——师:看来,大家都很熟悉,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我们一起把拍子打起来!(欣赏结束)西游记,歌词中唱到的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生:丝绸之路(异口同声)。师:非常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丝路风光系列图片欣赏)好,怎么样,丝路风光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大部分图片展示的都是沙漠景象,比较凄凉的感觉。师: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生:张骞。师:对。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图),这就是描述当时张骞告别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的壁画。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象:张骞出使西域)正如录像解说中提到的,正是有张骞这个先行者,从而开通了这条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幻灯—线路图),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找到丝路的起点。生:长安。师:非常不错。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关于玉门关,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很多的诗句,同学们知道吗?生:春风不度玉门关(异口同声)师:不错。春风不度玉门关。北路正是从玉门关出发,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另一路——南路则从阳关出发,那么关于阳关的诗句呢?生: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南路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师: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结合你们的《世界政区图》,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生:(上讲台,边指地图边讲解)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等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等师:这个小组表现非常的不错,观察的非常仔细。由此,我们发现丝绸之路,路途非常的遥远。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条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生:长安,楼兰,敦煌„„师:长安,可以说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非常繁华;楼兰,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了,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商人,僧侣络绎不绝,但在公元4世纪却

涵蓄****0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