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两基工作汇报 第一篇:两基工作汇报长宁县“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长宁县人民政府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县的“两基”迎国检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长宁县是1998年通过教育部审查认定的全国第五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之一,2002年顺利完成三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我县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始终将“两基”的巩固提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的方针,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强化职责,真抓实干。特别是去年以来,长宁县按照•四川省“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宜宾市“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并印发了•长宁县“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长府办发„2010‟94号),积极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下面,我就长宁县“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一、领导重视为做好“两基”迎检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迎检办)设在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长余益有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两基”迎检的日常工作。二、责任明确进一步明确了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卫生局、县审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文化广播影视和体育局、县地税局、县统计局、县工商局、团县委、县妇联等18个成员单位履行教育的职责,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两基”国检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做好迎检准备。教育局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乡镇,工作人员包校的工作责任制,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进行督导检查。三、工作进度我县于2010年8月召开了长宁县“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的动员大会,对全县的“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9月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到高县参观,学习高县的档案资料建设和迎检经验。2010年11月,召开了全县迎检工作推进会,了解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和学校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和学校开展自查,摸清家底,核实相关数据。2011年5月,召开全县迎检工作现场会和资料员培训会,以双河镇政府和中小学的档案资料为模板,对全县的迎检资料员进行培训。2011年7月县迎检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乡镇和学校的资料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2011年8月至今,各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迎检氛围,做好迎检准备。二、工作成效(一)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了•长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长宁县关于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意见‣、•长宁县关于彻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困失学问题的通知‣、•长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长宁县委关于调整干部管理权限的通知‣,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始终坚持“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安排教育资金、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的工作方针,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县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二)、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及程度和扫盲工作2008年我县制定并印发了•长宁县人民政府控辍保学工作措施‣、•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三残”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师在控辍保学中的职责。2009年制定了•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通知‣、•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落实了关爱“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和返乡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具体措施,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初中阶段入学率115.2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72.58%;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02%,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1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4.12%;全县青壮年人口总数为255729人,非文盲人数255237人,青壮年非文盲率99.81%;近三年脱盲236人,巩固率100%;18个乡镇办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全县269村都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三)、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县财政每年足额预算教育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给教育局统一管理;上级下拨的专项经费

梦影****主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