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个人家访计划范文 第一篇:个人家访计划范文周河小学年级“课外访万家”活动计划班主任:家访教师一、工作目标“课外访万家”活动,是所有的教师全部参与。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覆盖全部学生家庭。走访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监护人)见到面;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通过家访,增进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二、活动任务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访万家”活动形式: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为主要形式,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进行家访。四、“访万家”活动安排:9月家访对象:10月家访对象:11月家访对象:12月家访对象:第二篇:教师个人家访计划教师个人家访计划一、家访主题践行师德、携手育人二、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以“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要途径的课外访万家活动,深化教育系统“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组织教师倾听学生家长的心声,做学生家长的贴心人,洞悉学生内心世界,做学生的成长导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促进家校衔接,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和谐、优质、高效的育人环境,努力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三、家访目标:通过家访,切实掌握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身心状况,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不同困境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保证零辍学率、提高帮困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巩固完善家校互动联动、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机制,丰富教育策略,锻炼教师能力,提高教育实效性。四、家访任务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家访活动要求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要落实家访内容,做到“六必进”;要讲求实效,做到“六知道”;要遵守纪律,做到“六不准”。一是实行“六回访”。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二是实施“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三是做到“六知道”。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四是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六、家访对象情况分析:基本情况:本人负责班的个学生的家访工作,其中家庭困难学生个,学困生个,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个,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个,进城务工子女家庭个,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个。学习思想状况:七、家访措施:八、家访安排(一)家访安排第一周(8月28日——9月3日)家访学生:第二周(9月4日——9月10日)家访学生:第三周(9月11日——9月17日)家访学生:第四周(9月18日——9月24日)家访学生:第五周(9月25日——10月1日)家访学生:第六周(10月2日——10月8日)家访学生:(二)师生谈心第周(10月9日——10月15日)谈心学生:第周(10月16日——10月22日)谈心学生:第周(10月23日——10月29日)谈心学生:第周(10月30日——11月5日)谈心学生:家访教师姓名:二0一一年八月第三篇:教师个人家访计划(本站推荐)教师个人家访计划家访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

青团****青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