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第一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8年12月3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1.重要意义。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到我省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青少年体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及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缺乏,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青少年耐力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青少年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到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中小学生率先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农村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和状况明显改善,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二、认真落实青少年体育工作各项措施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坚持开展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中小学要将每天30分钟的全校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课表并形成制度。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生测试报告书要列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和公告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5.积极开展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省每三年举办一次中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学生运动会,市、县(市、区)政府要定期组织学生体育运动会,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区、县(市、区)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市范围内举行。学校每年要组织一次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一次冬季长跑活动。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等方面的作用。6.建立体育考试评价制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自2008年开始,各地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占中考总分的8%。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7.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医务监督。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

一条****丹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