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农业文化史.docx / 文档详情
中国农业文化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2万字
约39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农业文化史.docx

中国农业文化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农业文化史

第一篇:中国农业文化史中国农业文化史——一个值得继续探索和发掘的学术领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以至于文化史的研究范围至今并不十分的明确与稳定,但是它们对于人们认识和反思历史、展望人类未来的生活,却有着强大的认知功能。上一世纪甚至在今天,历史的基本走向便是国家的现代化。在这个整体性的文化变迁中,中国社会的一切动荡、冲突,中国所有的政治制度更替、经济结构转型、意识形态更新、文化格局重组,都包含在现代化的大框架之内,都可以在现代化这一宏大的主题下重新获得解释和价值意义。一百余年来,面对中华民族屈辱惨痛的历史,爱国的知识分子从许多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危机感长久地萦绕在主流知识分子的心中。因此,文化与文化史一直是学者锐意探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领域。而且不管何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总是紧扣时代的脉博。曾有学者指出:20世纪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崛起,虽然具有受西方学术影响的外观,但就其本质而言,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因此,它的命运必然地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同步:同步发生,同步受挫,同步进入高潮。有鉴于此,开展农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是代发展的需要。关于中西文化、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谁优谁劣,学者们苦苦探索了一百余年,现在国家安定,我们有了一个相当好的学术环境,可以对许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的地位。”至今仍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也可以成为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立足点。东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对此先贤先哲也是见仁见智。我们所要探索的农业文化,应该说首先是从这里出现的。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创造不同的人类文化。第一种是广阔的高原环境,这里居住着以畜牧业为生的游牧人群。他们随着季节变化,逐水草而居,有时他们会去袭击平原地区的居民,掠夺财富。第二种是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区,居民依靠农耕为生,由于随有规律的季节变化而耕作,使他们墨守成规,强大的帝国就是建立在这些居民的惰性上。第三种是与海洋连接的沿海地区,由于易于与外界接触,发展了商业和手工业以及航海业,因而富于创业精神。在此,似乎黑格尔更看重富于创业精神的海洋文明。我国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对人类的文化出曾有过更进一步的分析,他指出各地文化精神的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如此则人类文化从源关头处看,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农耕文化发源在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在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三种自然环境,决定了三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三种文化类型。这三种文化类型,又可分为两类,游牧和商业文化为一类,农耕文化为又一类。钱先生又说中国为古代唯一的大型农国,因此其文化发展,独得延绵四五千年之久,至今犹存,堪为举世农业文化和平文化发展最有成绩之惟一标准。这里所说的农业文化,无疑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钱先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显然倾注了满腔的热情。1992年,邹德秀教授出版了我国关于农业文化的第一部专著——《中国农业文化》,作者在前言中说:农业文化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农业,把农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该书共分十章:第一章——采猎生活与采猎文化,第二章——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文化,第三章——采猎—原始农业文化中的形式分化和内容深化,第四章——高度发展的农业文化(一),第五章——高度发展的农业文化(二),第六章——农业文化的区域分布与类型,第七章——农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第八章——农业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第九章——社会主义时期的农业文化,第十章——未来的工农业综合文化从行文叙述看这里的农业文化还是紧紧围绕着农业生产展开的,它包括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农业哲学,农业科学技术,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田园诗,等等。张岱年先生在为《中国农业文化》所作的序中说:“中国古称以农立国,从秦汉以至明清,历代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如果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化类型,是具有充分理由的。所以,研究中国农业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出现了两个农业文化,我们理解前者有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思,与上述钱先生的观点大体一致,而后者则是一个狭意的概念,把农业文化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看来对于农业文化实可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王利华君1989年曾撰《农业文化——农史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农史》1989年第一期),其中探讨了农业文化的内容和范围,认为:农业文化史研究者的农业文化不等同于农业社会的文化。他对农业文化所作的表述是:农业文化是由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与农业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和对农业生产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如果再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农业文化史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