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 第一篇: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中国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将对政府出资的公共机构进行改组,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益。中国政府最近颁布了各项事业单位改革计划,将影响到全国约126万个事业单位的4000多万名在职职工,包括学校、医院、出版社、以及农林部门。然而,这些改革计划中没有一处提到有必要开展商业管理教育,以促成长久和持续的改革。原因(至少部分原因)或许就是,中国长期以来盛行以任务为导向、保守和专制的工作文化,授权的做法很少见。不管中国事业单位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不会自动形成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消费者友好特征、成本效益佳的公共服务体系。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现代商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和培训。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间推行某种“快速”、“现成”、“一次性”的再培训解决不了上述问题。真正需要做的是,针对各公共服务行业的具体需求,开展长期的商业管理教育培训。比如,医疗服务要以人为本,这要求开展人员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农业和林业则要求开展现代科技和高效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任何这类培训项目的安排,对于培训方式的改进——从刚开始提供“爆发式”短期培训,转变为持续数年的“渐进式”培训——都很关键。同时,采用新方法也很重要,培训队伍中应该既有中国专家,也要有西方专家。如果中国培训专家太少,可能造成混乱和紧张,而如果西方专家太少则可能让人觉得没有新意,并不是真正要改革。此外,为了开展真正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而打造的培训,有必要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只有更高的质量标准、更高效的服务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方面西方的方法往往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对推行更“负责任”的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公共机构应意识到这种局势并做出回应。这也是公共领域可以从商业教育中获益的地方。在这方面,中国公共部门不妨关注联合国负责任管理教育原则(PrinciplesforResponsibleManagementEducation)6月将在里约热内卢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活动。只有配套推行超越整个公共部门的教育和培训文化,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才可能获得成功。中国管理者常把教育和培训视为一项不必要的成本,或者是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应该转变观念,把教育和培训视为长期进步和成功的关键。中国的经济奇迹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事业单位改革是今后继续取得进步的一个关键挑战。未来应推行持久的、以教育和培训为主导的改革,这一点刻不容缓。第二篇: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大事记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大事记1992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199310月1日起,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1996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要把事业机构改革提到重要的日程”,并且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的方向再一次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改革”的初步设想,“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性质应为企业,但现在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单位,原则上应改为企业”。1998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2号发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08月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为此,要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20012001年,中央编制办公室专门组织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分类管理调研组”,设计出新的分类体系:一类是承担政府行政行为或为政府行政行为提供保障事务职能的单位(可称为行政保障类);二类为承担国家交办的发展公益事业或准公益事业、基础性任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单位(可称为公益类);三类为从事有偿性经营服务、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单位(可称为经营类)。2002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明确了聘用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提出“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2004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1号正式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20054月中编办下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6月无锡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全力实施改革攻坚七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决定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要求,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并以“管办分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改革。12月,无锡市在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在教

一吃****成益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