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气候说课稿 第一篇:中国气候说课稿《中国气候》说课稿坪地民族中学王立富21号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冬夏气温状况、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气候复杂多样且季风显著三部分,南北方气温差异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是重点内容,季风形成和影响是难点。通过学习,可指导学生生活并提高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把握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在认识我国有利的气候资源条件时,也认识我国常见的几种气象灾害。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指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温度位置和海陆热力差造成的。三、教学过程设计1.问题一:出示一、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得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例题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师生活动:(1)找出1月份气温分布图上0℃等温线经过处。(2)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两地温差相差多少度?为什么?(3)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在哪里?为什么?(4)黑龙江北部和海南岛南部的气温各约多少度?两地气温相差多少度?这说明了什么问题?(5)根据这种气温分布规律是如何划分温度带的?(6)气温分布对农作物熟制的影响是什么?2.问题二:我国降水地区分布图和降水季节变化图,分析得出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突破知识重难点例题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师生活动:(1)分别描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2)找出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3)我国降水集中在那几个月?(4)我国是如何来确定干湿地区的?是如何分布的?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南部、以水田为主半湿润地区:东北平源、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以森林、草原、旱地为主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洲农业高山牧业。3.问题三: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2)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是什么?(3)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有哪几种?4.问题四:出示冬夏季风分布图,读图得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及影响地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突破知识重难点例题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_____洋的_____季风,也有来自______洋的_____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师生活动:(1)我国冬季为什么吹偏北风?夏季为什么吹偏南风?(2)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3)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什么是季风区,什么是非季风区?哪个区域降水多?四、教学总结五、教学反思第二篇:《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中国的气候》说课稿第一课时《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说课人:杨涛一、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湘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是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实际出发,在这里我就学生现状作一些分析:二、说学情:针对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相应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直观。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整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

宏硕****mo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