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第十五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1、学习重点:“朦胧诗潮”、王蒙、张辛欣、徐星、刘索拉的现代主义艺术探索。2、学习目的:掌握中国当代现代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异同。第一节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内因与外因1、外因:20世纪中国大陆有两次接受西方文化的高潮(1)、“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2)、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文化和文学再一次汇入世界性潮流之中。和20世纪至20——40年代相比,文革后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介绍更加全面系统(鲁迅、李金发、戴望舒、海派文学中的新感觉派等作家作品)。包括西方从19世纪中后期的早期象征主义到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的各种流派。这必然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中诗、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创作,出现了含有现代主义因素、体现了一系列新的美学原则的作品。2、内因:中国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现代意识只有当外来影响与本土文化和作家主体的内在表达需要相契合时,外来影响才可能促使本土作家相应地在创作中产生出世界性的因素,也就是既与世界文化现象相关或同步,又具有自身生存环境特点的文学意象。这些意象不是对西方文学的简单借鉴与模仿,而是以民族自身的血肉经验加入世界格局下的文学,以此形成丰富、多元的世界性文学对话。“文革”中知青潜在写作中出现的现代意识是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食指与“白洋淀诗派”(以芒克、多多、根子为主要成员)他们有着从信仰的狂热——理想破灭坠入绝望的共同的“文革”经历,他们觉醒后看世界,觉察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到对立。怀疑——觉醒——思考也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历程。如食指的《命运》(P263)一诗。诗中含有先知先觉者的多愁善感、恐惧与孤独以及落难英雄的狷傲不羁,对社会与自身命运的担忧与绝望(现代意识)。食指等人的诗其实已经预示了中国的现代意识与西方的现代派文学之间的重大区分和它在日后的演变轨迹:如果说,西方现代派文化艺术反映了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规范的质疑与绝望,那么这种被质疑的“现代化”却是中国当时社会中最敏感的知识分子积极向往的圣殿,食指等人把全部愤怒指向妨碍中国现代化的“文革”中的东方专制主义的政治因素。二、“朦胧诗”的兴起与诗评家的“三崛起”论文1978年民刊《今天》杂志创刊,给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朦胧诗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1、“朦胧诗派”的主要成员——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主要艺术手法:象征、隐喻、通感。2、对“朦胧诗”的截然对立的两种评价(1)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另有方冰、臧克家、周良沛等。(2)谢冕、孙绍振、徐敬亚著文肯定这一诗潮。三篇“崛起”:谢从文学史角度肯定“朦胧”诗人的探索;孙概括并肯定了“朦胧”诗人的三个美学原则,P264中部——L2徐概括新诗潮的性质是:“现代颂向”和“现代主义文学”。意义:对“朦胧诗潮”的文学史意义、美学原则及其特征、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就是: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3、“五四”意识的回归。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孤独的个体反叛社会秩序成规显著不同的是,“朦胧诗”依然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诣与救世情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内在机制明显地在起作用。尽管诗人们运用了相当时髦的蒙太奇、隐喻、反讽等艺术手法,却是以个人化、风格化的聚焦点反映了知识分子的集体经验;运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如“墓志铭”“纪念碑”,这些意象令人震惊,强大的审美张力构成意识冲突戏剧性的对象化,表达了既是个体的又是集体的经验。“墓志铭”、“北岛”,“黑夜”、“云”(顾城)这些著名意象的背后隐含了一个集体形象,诗人北岛是在文革废墟上代表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发言的。所以,朦胧诗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以独特而相对成熟、深沉的姿态参与了“伤痕文学”思潮。代表诗人舒婷(P264倒数L6)的诗:《一代人的呼声》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回忆。„„4、“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1)在形式上显示了与传统的脱节,改写了中国诗歌传统写作范式,显现出与西方现代主义的某种相似。但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文学相比,仍有着东方化特征,即对意识形态压抑的反叛和抗争,同时还保持了传统忧患和勇于承担的国家民族意识。“在经验内容的历史上仍是‘五四’意识的回归”。(2)以北岛为代表的东方现代主义充满了矛盾和悖论:对世界已失去了信赖感,仍自觉肩负使命;对世界充满怀疑的同时,却对自已充满了自信。北岛、舒婷这一代人更多继承的是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论语和“历史主体意识”。因此中国的现代主义同人道主义的时代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人道主义的盟友。5、“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朦胧诗潮”已在文学史上确立了不能忽视的位置,它的美学追

子安****吖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