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5篇范例) 第一篇: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冬夏气温状况,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气候复杂多样且季风气候显著三个部分。南北气温差异和降水量的时间变化是重点内容,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难点,通过学习,可指导学生生活并提高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把握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是海陆位置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三.问题诊断分析由于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很抽象,加之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学习这一问题时我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充分整合的原则,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降低了难度,达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目的。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效果检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释疑1.我国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活动1:冬季0℃等温线的位置如何?冬季气温等温线的走向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汇报归纳学习结果活动2: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在哪?原因是什么?夏季气温最高在哪?原因是什么?活动3:归纳不同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活动4: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以?3.气候特征活动5:归纳我国气候特征活动6: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讨论:为何同在北纬15-30的地区,西亚,北非沙漠广布,而我国的江南地区却是“鱼米之乡”。三训练反馈,达标检测四课后巩固练习五教学总结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堂上的思考,讨论老师的讲解,由直观到抽象,由表及里学生掌握了我国气候特征,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准备得还不充分,今后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第二篇:中国气候说课稿《中国气候》说课稿坪地民族中学王立富21号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冬夏气温状况、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气候复杂多样且季风显著三部分,南北方气温差异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是重点内容,季风形成和影响是难点。通过学习,可指导学生生活并提高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把握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在认识我国有利的气候资源条件时,也认识我国常见的几种气象灾害。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指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温度位置和海陆热力差造成的。三、教学过程设计1.问题一:出示一、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得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例题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师生活动:(1)找出1月份气温分布图上0℃等温线经过处。(2)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两地温差相差多少度?为什么?(3)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在哪里?为什么?(4)黑龙江北部和海南岛南部的气温各约多少度?两地气温相差多少度?这说明了什么问题?(5)根据这种气温分布规律是如何划分温度带的?(6)气温分布对农作物熟制的影响是什么?2.问题二:我国降水地区分布图和降水季节变化图,分析得出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突破知识重难点例题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师生活动:(1)分别描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2)找出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3)我国降水集中在那几个月?(4)我国是如何来确定干湿地区的?是如何分布的?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南部、以水田为主半湿润地区:东北平源、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以森林、草原、旱地为主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洲农业高山牧业。3.问题三: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2)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是什么?(3)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有哪几种?4.问题四:出示冬夏季风分布图,读图得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及影响地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突破知识重难点例题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_____洋的_____季风,也有来自______洋的_____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师生活动:(1)我国冬季为什么吹偏北风?夏季为什么吹偏南风?(2)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3)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什么是季风区,什么是非季风区?哪个区域降水多?四

书生****3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