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起名历史.docx / 文档详情
中国起名历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4.2万字
约70页
0
5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起名历史.docx

中国起名历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起名历史

第一篇:中国起名历史中国起名历史中國有很多地方被人們認為是某些姓氏的起源地。比如至今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區仍流傳著一句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國人一向很重視自己的“尊姓大名”。逢年過節,中國人有祭祖思宗的傳統。而在國人心目中,揚名建業,不但是個人生命的追求,更是有關家族的榮耀。“姓”來自母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原始母系氏族社會就產生了姓氏。在關永禮先生所著的《中國姓氏文化》一書中講到,相比之下,許多歐美國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構成方式,遲至中世紀才產生並傳承下來。亞洲越南、朝鮮等國的姓氏在14世紀左右才普及興盛,而且多由中國傳入。日本則更晚,1876年才頒布《平民必稱姓氏、名字義務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變了此前隻有貴族、武士、神職官員才享有姓氏的歷史。而細致考究下來,“姓”的來歷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組成的,《說文解字》解釋:“姓,人所生也。”遠古的人類隻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個人母系血統,一個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為同姓。中國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媯、姚、好、嫪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統的密切關系。遠古的人們還不了解男歡女愛媾合生育的因果關系,而把氏族繁衍的功勞歸於某種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傳說中,他們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腳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為圖騰,並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腳印的象形。而在商人的傳說中,他們的始祖母簡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鳥為圖騰,並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氏”來自父系如果說,“姓”是來自母系,那麼“氏”就是來自男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產和戰爭中的優勢不斷凸顯,氏族群體中出現了強有力的男性首領,他們要對自己率領的群體用某種稱號作出區分,這就是“氏”的來歷。最初的氏,是這個氏族男性首領的稱呼。比如古代傳說中的軒轅氏、神農氏、伏羲氏、越人氏等等,正透露出“氏”的來源。戰國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局的動蕩,許多貴族降為平民。原本隻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資格立氏,隨著士和平民地位、權力的上升,他們也開始稱氏。氏已不再是貴族特有的標志,人們在交往中互相稱名稱氏,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徹底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氏隻剩下了標記直系血統的作用,性質上沒有了貴賤之別。漢代以后,通稱為姓,自此姓氏徹底合一。名是名,字是字現在人們所說的名字是指一個人的名,與古代所說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與字分指,均為一個人的稱號。名,是一個人在成年之前的稱呼,字則是他成年后步入社會時的稱呼。中國的這種名、字雙軌制早在周代就已經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古代嬰兒出生滿兩個月就要命名。《禮記》中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這是因為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行結發加冠之禮,以示成年,開始取字。女子十五歲結發加笄(束發的簪子),作為成年的標志,可以取字。一個人成年后,由長輩原先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場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徑直稱呼,應另外換一個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否則被視為無禮。因此,以字相稱,表示尊敬。字獨立於名之外,又與名密切相關。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可以相互注釋,字義相近,周瑜字公瑾,“瑜”和“瑾”均為美玉,義相近。也有名與字互為補充,可以連義推想的,如岳飛字鵬舉,“鵬舉”取大鵬振翅高飛之意,與“飛”互為補充。還有以反義相對取字的,如宋代理學家朱熹字元晦,“熹”與“晦”字義相反。雅號各抒其志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還有號。一些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墨客,往往熱衷於以住地或志趣等為自己取號。由於別號是本人所起,不像姓名受到家族、行輩等限制,因此“號無定法”,可以抒發個人的志趣情懷,以“自鳴其志”。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等就是為了表達超俗脫凡的志趣。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是以家藏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遺文、一張琴、一副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而取名。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陋室前后有五棵柳樹,他就以“五柳先生”為號。雖然春秋時期已有稱號的現象,但宋代才是號的大普及時代。明清時期,士人取號之風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與號逐漸被筆名、藝名所取代。商人喜歡以干支命名近代以來,通過對古文獻和殷墟甲骨文的研究發現,商代帝王,包括一部分臣民多用干支命名。干支,又稱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取人名、記時間、表方位、標次序的一套專門的序數系統。干,指十天干,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十二地支,依次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傳在歷法中使用干支紀日,是黃帝發明的。商王命名,直至亡國之君紂(帝辛),均以干支中的一個字作為名號,如天乙、太丁、外丙、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起名历史

文档大小:5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