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1万字
约43页
0
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docx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

第一篇: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和防治3、了解计算机黑客的含义技能目标:1、掌握鼠标的选定、拖曳操作2、掌握复制和移动的操作,并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和意识[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定义、特性2、难点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形式,传播方式,对“剪贴板”内容的理解,这里涉及到硬件的有关概念(如“内存”),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环境与素材]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2、教学素材:计算机病毒的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观看幻灯片)(学生回答)可现在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鸡在死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你可以给老师提供一点或是多点理由,我们一起来讨论下。(引导学生回答)禽流感定义那么有没有同学还知道其它的病毒(学生回答)好,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都是生物病毒,有没有同学知道没有生命的病毒呢?(学生回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它和我们生活里的病毒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吗?二、出示课件,进行讲解1、病毒的定义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2、病毒的历史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蠕虫病毒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莫里斯编写。虽然并无恶意,但在当时,“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连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成为一时的舆论焦点。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病毒是80年代末出现的“黑色星期五”,“米氏病毒”,“小球病毒”等。因当时软件种类不多,用户之间的软件交流较为频繁且反病毒软件并不普及,造成病毒的广泛流行。后来出现的word宏病毒及win95下的CIH病毒,使人们对病毒的认识更加深了一步。3、病毒的产生①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②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③用于版权保护。4、计算机病毒的特性1.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2.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3.潜伏性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例如:黑色星期五,“PETER-2"(未输入验证码资料无法完全显示哦)4、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预防三、演示练习操作,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区别,练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设计理念]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七氛。2、通过禽流感事件,启发学生热爱科学,珍爱生命的情感。3、深入浅出,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第二篇: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教案课题:信息及其特征课时数: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人:授课时间: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病毒

文档大小: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