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篇:中药学期末复习题1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部分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2道地药材—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显著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是优质纯正药材的专用名词。3炮制—根据临床用药的目的或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称为炮制。4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5炙—是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的炮制方法。6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之酥脆的方法。7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8中药的性能—将中药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主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方面,统称为中药的性能。9四气—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4种药性。10五味—指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5种味及附属于甘味及酸味的淡味和涩味。11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称为归经。12引经药—指某些药物不但本身能作用于某经,且能引导其他药物进入该经,共同治疗该经病证的药物。13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将2味或2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称为配伍。14相须—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的疗效的配伍方法。相使——指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物为主药,另一种药物为辅药,辅药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方法。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方法。相杀——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配伍方法。相恶——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的配伍方法。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的配伍方法。单行——指用单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疾病的方法。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等。③某些高温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故湿盛而胸腹胀满、浮肿者不宜用(2)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3)久服物,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只能做散剂冲服。④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疗效,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宜制成散剂冲服,如三七、蜈蚣、乌贼骨。46.补阳药有何特点?补阳药性味多甘温或咸温或辛热,主入肾经。因肾阳为一12.解表药使用时应注意什么?解表药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⑴中病即止,身之元阳,乃诸阳之本。此类药能温补助长肾阳,肾阳之虚得补,就能温煦其他不可过汗。⑵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症、失血者慎用。⑶因解脏腑,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的阳虚诸证。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宜于挥发,故入汤剂不宜久煎。47.鹿茸的使用注意主要有哪些?鹿茸的使用注意主要有:(1)服用鹿茸宜从小13.如何理解防风为“风药之润剂”?临床上有哪些病征?防风辛甘、微温,性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助火动血。(2)凡阴虚阳质缓和,微温而不燥,干缓而不峻,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长于驱散风邪,固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有风药之润剂之称,临床上常用于风寒表征、风寒表征、皮肤瘙痒、风湿痹症、48.杜仲、桑寄生的功用有何异同?相同:二者均有良好的补肝肾,强筋骨,安破伤风等。胎作用。治疗肝肾不足而致腰膝酸软无力和胎漏下血,胎动不安。不同:杜仲14.石膏配知母、石膏配麻黄的主要临床意义是什么?——又兼温补肾阳,用治肾阳虚而致的阳痿,尿频等证。桑寄生——又有祛风湿石膏、知母两药均能清泻气分实热,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两药配伍,常相须之功,用治风湿痹证。为用,可增强其清除气分实热之作用。49.补血药有哪些特点特点?补血药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石膏可清肺热,麻黄长于平喘,两药同用,可收清肺平喘之效,用于肺热喘咳证,或益脾,而以滋生血液为主,部分药兼能滋养肝肾。主要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用石膏清肺热以真对病因,用麻黄平喘以针对咳喘之症状,两药合用,可标本兼病证。治。50.熟地黄、阿胶、何首乌的功效特点有何异同?三者均具有良好的滋阴补血作15.比较金银花、连翘功效及主治的异同。相同:均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表用。其中熟地黄又能益精添髓;阿胶又可止血,润肺;何首乌又具固肾乌须,截里气血两清。均可治温病,疮痈,及外感风热等。不同:金银花——功善清透,疟,解毒,润肠之功效。散风热、清暑热及治痢疾、肠痈作用较佳。治全身性感染较好。连翘——功善51.补阴药有哪些特点?补阴药性味多甘寒,质润,多归肺、胃、肝、肾经。能清泄,又能散结(治瘰疬、喉痹)及清心除烦,凉血

宜欣****外呢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