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调研考试数学质量分析报告(精选5篇) 第一篇:中考调研考试数学质量分析报告孝感市2012年中考调研考试数学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的基本情况(一)试卷结构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36分)选择题;第二部分(18分)填空题;第三部分(66分)解答题。(二)各题考查内容1.实数2.整式运算3.分式方程4.图形变换5.反比例函数6.三视图7.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8.圆与圆的位置关系9.自变量与函数值10.统计11.函数图像12.圆锥13.整式运算14.平行线与外角15.分段一次函数16.锐角三角函数与三角形全等17.二次函数图像性质18.规律探究19.化简与计算20.图形变换21.概率22.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23.相切的判定24.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25.函数综合(三)命题特点(1)切合学生实际,突出对数学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考查范围是七至九年级数学全册。从内容上讲试题考查主干知识的覆盖面较大,特点是以教材重点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体现了阶段性检测和调研的意图。(2)立足教材,注重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常规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本的思想,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1、2、3、6、8、10考查了实数、整式运算、分式方程的根、众数和中位数、等数学基本概念。第19题考查代数式的化简与计算。第21题考查了概率统计的功能与应用,引导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回归教材、熟悉教材。整套试卷没有偏题和怪题。试题编制由浅入深,既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心理和临场发挥,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后续的学习兴趣。(3)大胆创新、打破常规,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引导试题践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思想,着重能力立意。如第9题将由函数值确定自变量的方程思想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结合。第15题虽然是一般对分段函数的考查,但命题形式更注重了对数学应用的考查。第22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但是关系式中加入了绝对值符号,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些创意充分展示了命题人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厚功底和面对中考运筹帷幄的风范。试题不仅要求学生数学概念清晰并有较深的理解,更有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检测。如第24、25题强调了对学生阅读、信息处理、逻辑推理、规范表达等能力的考查。(4)体现新课改理念,注重对数学实践、探究能力的考查新课改中的课题学习,是着眼于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这次“调考”试题渗透了这一理念。如第4、18、25题。充分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既注重了双基知识(又兼顾了思维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将知识向能力转换。(5)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基本知识,但又不同于普通的知识点,是隐性的知识,它以具体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蕴含在数学的显性知识中,考查了整体代入思想,蕴含着考查了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和模型思想。总的来看,试题的设计和编制充分考虑了使用学校的实际情况。命题意图清晰、导向明确,试题内容立足教材、遵循考纲、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统一、突出学科主干知识;重视对数学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使考生的得分能够反映出其把握、理解数学知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有利于突出调研摸底、诊断作用,能使老师和学生发现一些问题进而进行分析和反思,对后续的复习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作用。试题和参考答案科学、规范。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一)整体情况分析本次九年级参加考试人数共222人,最高分120分,最低分0分。110分以上13人,100分以上40人,96分以上56人,优质率25.2%,比上学期期末下降3个百分点,及格人数152人,及格率68.5%。基本与上学期期末持平。1.(二)学生出现错误较多试题1、第2题,对整式运算尤其是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遗忘。2、第5题,对反比例函数性质及数形结合思想不能灵活运用。3、第7题,对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相关计算掌握不牢。4、第9题,做题不严谨,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第15题,不能正确确定分段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选取相应的函数关系式。6、第17题,对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7、第19题2小题,分式整式的混合运算及符号变化出错,计算能力不强一直是提高数学成绩的瓶颈。8、第21题,对“甲抽到卡片的数字比乙大,则甲胜;否则,则乙胜”审题不明。9、第22题,主要原因是当关系式中两根带上绝对值符号后,如何去绝对值符号即确定两根的符号学生不知从何分析。10、第25题,主要失分是最后一问,对于PC⊥BC这一条件不知如何利用。主要还是对抛物线与相似的结合,以及两直线垂直解析式的关系掌握不好。三、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试卷反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直接源于书本的基

俊凤****bb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