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临床检验手册5篇.docx / 文档详情
临床检验手册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3.2万字
约57页
0
4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临床检验手册5篇.docx

临床检验手册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临床检验手册5篇

第一篇:临床检验手册临床检验手册目录: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⑴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⑵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见于: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⑵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⑴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⑶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⑷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⑴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⑵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2.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⑵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⑶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⑷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3.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⑴病毒感染性疾病;⑵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⑶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七、血小板计数意义1.血小板减少见于: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⑵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⑶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⑷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2.血小板增多见于:⑴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⑵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八、血小板学形态检查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见于:⑴各种急、慢性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如急性细菌性炎症;慢性感染,如结核病,非感染性炎症,如风湿热;⑵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⑶恶性肿瘤时因肿瘤组织坏死、贫血、继发感染等因素致血沉增快,可随手术切除、有效化放疗而渐正常,如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又可增快;⑷其他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2.红细胞沉降率减慢见于:①红细胞数明显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三、红细胞比容测定意义1.红细胞比容增高见于:①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致血液浓缩,使红细胞相对增多;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显著增高。2.红细胞比容减低见于:①各种贫血。因贫血的类型不同,红细胞数及体积大小也不同。②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输液过多所致的血液稀释。四、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平均量。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2.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3.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1.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多等。2.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2.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意义本试验对轻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检出敏感,也见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3.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意义1.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在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明显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2.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Ⅰ型(G6PD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正常或溶血稍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部分纠正,加ATP后溶血部分纠正。3.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II型(PK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不能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临床检验手册5篇

文档大小:4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