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年级古文训练 第一篇:九年级古文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说明此类训练共分4个题型第一个题型:实词的掌握,根据前两年的中考试卷分析,可分为两种形式。1.解释带点的词(注意要点:①词性活用②通假字③古今异义词)2.辨析一词多义(掌握能力训练上所列题目)第二个题型:辨析虚词的意义或用法。(掌握能力训练上“之”“而”“以”“于”“其”“焉”的用法)第三个题型:翻译[1.关键字、词〔一定要翻译〕2.句式:〔如是判断句,翻译时必须带有判断动词“是”;如是倒装句,翻译时须按现代文的语序;如是省略句,翻译时须补出省略的成份。〕3、句意畅达(有些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在翻译时要加进必要的词语,使之通顺)4、直译(能直译就尽量不意译)5、保留(文言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职、年号、书名、朝代、数字一般直接留用)]第四个题型: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题型一般有1.从文中获得的启示;2.文章说明的道理;3.文章讽刺的对象或现象等。(抓住关键语句研读)附阅读方法:1、逐字逐句疏通2、举一反三猜读3、抓住重点研读4、仔仔细细审题5、认认真真答题二、例证性试题:02年中考试题: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解:①值:适逢。②郡:此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此题考虚词“之”的用法)A、吾欲之南海B、水陆草木之花C、怅恨久之D、属于作文以记之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此题考一词多义)A、吾今死矣,子可去B、贼既至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既克,公问其故C、汝何男子D、友人有疾甚矣,汝之不惠寡人无疾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题考查关键词“疾”、“委”)友人有疾,不忍委之。03年中考试题: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此题考查实词的解释)(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2)故人来,方与之食()(3)恐其自食其言也()(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此题考查虚词“之”的用法)A.(吴)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此题考查关键词“故人”“食”)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一)(10分)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⑤?‟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⑥。‟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⑦。‟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季梁:魏国人。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伸展。③大行:大路。④方北面:朝北方。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⑤奚为:为什么。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⑦御者:马夫。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中道而反(2)恃王国之大(3)犹至楚而北行(4)举欲信于天下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2分)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文言短文的内容。(不超过20字)(2分)二)(10分)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②则不能励精③,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释:①行:操行。②淫漫:荒淫、怠惰。③励精:振奋精神。④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辍耕之垄上B、宋何罪之有C、水陆草木之

佳宁****么啦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