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十世纪文学专题练习题 第一篇:二十世纪文学专题练习题《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谈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1899年在福州印行的《巴黎茶花女遗事》。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沈从文,称作蓝色作家的则是朱光潜。4.1954年秋,李希凡、蓝翎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5.1979年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6.吴亮的《马原的叙述圈套》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反抗危机:论“新写实”》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7.在1922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小说月报》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8.《论主观》的作者是舒芜;《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苏童。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作者是李存光;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王易庵。10.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陈思和;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刘西渭。11.棋是格非小说《褐色鸟群》中的人物;秦蕴玉是巴金小说《雾》中的人物。12.1907年,新创办的《小说林》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13.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裘廷梁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14.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15.《随想录》出版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又于1995年3月出版了巴金的另一作品集《再思录》。二、名词解释1.《天演论》:译著,包括严复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名论文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中的前两篇文章及译者“序言”和“案语”,1898年出版。中心内容是阐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观点。译者的“序言”及“案语”则明确提出,生物界进化规律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弱国如不发愤图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弱肉强食”、“弱者先绝”的厄运。在中国面临被瓜分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观点具有激发爱国热情,唤起变法图强的现实意义。因此进化论连同译者的观点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零度叙述:作家自觉的、有意采用的客观化叙述方式,主要特点是放弃理性或理念的关照,叙述者仅仅充当单纯的旁观者或书记官的角色,不对故事人物作种种的心理分析,叙事中也不进行任何的解释、说明、议论或抒发,把作家或叙述者的价值评判或情感取向含混在故事人物的意识之中。3.黄遵宪: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参加过戊戌变法。诗歌创作上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为文主张“适用于今、通行于俗”,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言文合一”问题。主要诗集《人2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4.诗界革命:滥觞于黄遵宪,他在1868年的《杂感》诗种就写道:“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主张用俗话作诗了。梁启超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正面地明确提出“诗界革命”。这一运动的主要发动和参加者则还包括谭嗣同、夏曾佑、蒋智由等人。他们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新”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创造新的意境。所谓“俗”指的是不受旧诗的束缚,创造新的通俗诗歌。这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诗歌改革运动,虽然成就不大,但对后来五四的新歌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5.电影《武训传》:孙瑜编导,赵丹主演。1948年在中国制片厂开拍,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昆仑公司修改、重拍,1950年底在全国公演。影片表现和赞颂武训立志行乞兴学,造福穷人的经历,其间穿插周大造反失败的情节,并通过1949年一女教师之口,点明“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配合土地改革”、“歌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旨。1951年5月起受到大规模的评判,文革结束后得到重新评价。三、论述题(一)共和国文学的历史源流。1、二十年代中期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学倡导。2、二十年代后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3、三十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4、四十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二)五十年代初期,对文学艺术的社会主义改造。1.对电影《武

白凡****1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