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加乘减教案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加乘减教案乘加乘减【学习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例5及相关内容。【课标描述】1.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目标】1.在关于旋转木马的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先算乘法的运算顺序,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2.结合生活情境,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3.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方法,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习重点】在生活问题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学习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准备】课件,学具等【评价活动方案】1.出示例题关于旋转木马的情境,通过摆学具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能否结合例题情境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先算哪部分,后算哪部分,继续概括出计算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以达评价目标1.2.通过完成p58页做一做第2题,p59页第1题,针对第1题关注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发现了什么,能不能尝试举例根据一句乘法口诀想到与它相邻的两句乘法口诀的得数,以达评价目标2.3.通过完成p58页做一做第1题p59页练习十二的第2、4、5题,关注通过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以达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评价目标1)(1)出示教材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解题方法(1)呈现问题情境: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预设一:3×3+2=11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预设二:3×4-1=11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预设三:3+3+3+2=11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3.探究计算顺序(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评价目标2)(1)教材“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评价目标3)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2.解决问题(1)教材“做一做第1题。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5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课堂检测】1.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2×3-1=3×4+2=2×4+4=4×4-2=5×3-3=3×3+3=2.3.4×3-4=口×口、【课后反思】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

一只****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