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__《竹里馆》__《峨眉山月歌》___春夜洛城闻笛___逢入京使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8万字
约50页
0
4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__《竹里馆》__《峨眉山月歌》___春夜洛城闻笛___逢入京使精编.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__《竹里馆》__《峨眉山月歌》___春夜洛城闻笛___逢入京使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__《竹里馆》__《峨眉山月歌》___春夜洛城闻笛___逢入京使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__《竹里馆》__《峨眉山月歌》___春夜洛城闻笛___逢入京使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一、【译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译:山峰上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译: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二、【赏析】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三、【考试链接】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3、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四、【考试链接答案】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译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二、【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三、【考试链接】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四、【考试链接答案】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译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译: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二、【赏析】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三、【考试链接】1、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公里的平羌小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峡区河道蜿蜒。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站在此地你会想起李白哪句诗“。”2、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描绘令诗人留连忘返的景色的诗句是:。3、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4、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全诗由五个地名串联而成为读者展现令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五个地名分别是:、、、、。四、【考试链接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4、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译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译: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不会勾起思乡之情呢?二、【赏析】1.”闻”。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前三句描写、叙事,末句抒发思乡之情。这一切皆由“折柳”一词关联起来,而这首诗的“诗眼”是“闻折柳”。2.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当年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曲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猛然触动了诗人孤独伤感的情绪。)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复习《山中杂诗》__《竹里馆》__《峨眉山月歌》___春夜洛城闻笛___逢入京使精编

文档大小:4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