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5篇范例)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主备人一、教材分析本组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3、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4、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6、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用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2、学习作者准确用词形象的表达。3、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四、教学措施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意识2、统筹安排教学内容,把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3、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著作。4、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5、了解说明方法。教学教学五、课时安排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鲸》2课时《松鼠》1课时《新型玻璃》2课时《如没有灰尘》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教学第二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二、引入课题,解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三、认识文言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四、读通课文1、范读。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指导停顿断句四、理解课文大意。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评价语举隅: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很会学习。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师: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师: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

景福****90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