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字教学(最终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2万字
约37页
0
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字教学(最终5篇).docx

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字教学(最终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字教学(最终5篇)

第一篇: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字教学金妍希(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六书”理论是汉字释形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的解读,阐释“六书”理论以及引用典籍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说文解字》;“六书”理论;引用典籍;汉字;对外教学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54-03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我国的语言文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其中所呈现的重要文字学理论——“六书”理论,与所引证的古典文献资料对后世学习和教学研究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参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许慎的“六书说”释形方法以及引证古典文献资料的释义方法进行研究,以探寻这两种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价值。一、《说文解字》的释字方式(一)“六书”释形《说文解字·叙》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分析汉字的结构,归纳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汉字构形方式,即所谓的“六书”,并在书中根据“六书”理论进一步阐释每一个字的形体结构及意义。我们结合段注将“六书”理论逐一加以阐释及分析。1.指事指事字包括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和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两种。在《说文》中,指事字出现得很少,段注中均已明确指出。例如:(1)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段注:一之形,於六书为指事。(2)二,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二之属皆从二。段注:凡指事之文绝少,故显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为指事,不待言也。2.象形象形字可分为独体象形字和合体象形字两类。在《说文》中常用“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之形”等用语来说明象形字。例如:(1)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属皆从口。苦后切。(2)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尼吕切。(3)斗,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凡斗之属皆从斗。豆都切。(4)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属皆从足。例(1)(2)是独体象形字。凡使用“象形”这种术语的象形字象形意味都很明显,如“口”字。而用“象某形”、“象某某之形”的象形字象形意味则不是很明显,如例(3),段注特别指明此类也为象形字。段玉裁认为,“凡既从某,而又象其形,谓之合体之象形,多不成字,其成字者,则会意也”,如例(4)。3.会意会意字常常是由象形字组合成的。《说文》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字是会意字,我们依据段注可以得出会意字常用的术语是“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从某省”、“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某,某亦声”、“从带主谓句”等来说明。段注认为“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某,某亦声”是会意兼形声。例如:(1)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段注:从一大,于六书为会意。凡会意,合二字以成语。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2)吹,嘘也,从口,从欠。段注:口欠则气出,会意。(3)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段注:此亦会意也。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凡字有用六书之一者,有兼六书之二者。4.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占的比重很大,有人统计《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正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说文解字》中形声字所采用的术语中,“从某,某声”是最常用的释字形式。“从某从某,某亦声”和“从某某,某亦声”指某字是会意兼形声。而“从某省,某声”是省形的形声字,“从某,某省声”是省声的形声字。例如:(1)元,始也。从一,兀声。段注:凡言“从某,某声”者,谓于六书为形声也„„《说文解字》,形书也„„故曰形书也。(2)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段注:此亦会意也。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凡字有用六书之一者,有兼六书之二者。5.假借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假借是用字之法而非造字之法,只有《说文解字?叙》中说“令”、“长”是假借。而在段注中说明了一些假借用法,认为假借必是因同音假借,依声托事。说解假借的专用术语有:“古文以为某字”、“故以某为某”、“以为”等。例如:(1)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段注:此引申假借之法。凡以“韋”为皮韋„„以“子”为人之称皆是也。以“止”为人足之称,与以“子”为人之称正同。(2)子,十一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字教学(最终5篇)

文档大小: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