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docx / 文档详情
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5万字
约43页
0
3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docx

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

第一篇: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项怀诚/文曾任财政部部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财经》总第223期出版日期:2008-10-27分税制的缘起1994年启动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上是浓重的一笔。这场改革在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实际上是从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开始的。谈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谈话以当年中央“二号文件”形式下发,在全国引起了很大轰动。那年秋天,召开了中共十四大。在大会政治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正式提出,今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召开的次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1993年9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根据十四大提出的要求,形成了一个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它标志着一轮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这个决定里,对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三项任务。第一项就是要实施工商税制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在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之间要实行分税制;第三是国家预算要实行复式预算。应该说,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关于宏观经济改革的内容是非常全面的。财税体制改革是改革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中央领导特别重视的一项。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实行分税制就要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我记得,当时的中央领导强调,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主要环节。1993年9月到11月间,当时分管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曾经十几次到地方去,和地方同志交换意见,审账,耐心做工作。他曾半开玩笑但实际上认真地跟我们说:“我每次去,各个部门都要去人啊!财政部可以多去几个人,你们想去几位就去几位。”我们听了,当然感觉很温暖,但我们也不能“滥用”领导的关心,每次随同前往的大体上是二至四人。接下来,出现了三项改革的统筹、布局问题。按照当时的力量,如果同时铺开三项改革,是很容易顾此失彼的。当时,税务已经从财政部分离出去,成立了国家税务总局。我当时是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分管预算,分管改革,也分管税政,所以和税务总局联系比较密切。我们决定,优先展开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改革早在1993年上半年就着手了。为什么要实施分税制改革?它究竟有什么必要性?为什么早不改晚不改,偏偏这个时候改?其实,早在1980年,财政部就曾经建议实施分税制改革,但是没有为中央领导接受。客观地说,当时条件也不具备。想要分税,先要把主要税种初步完善起来。可以说,分税制改革是在逐步创造条件的过程中间来决策的。当时为什么必须实行分税制改革呢?大体上有几方面原因。第一,原来的财政包干制完成了历史使命,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公平的一面。从1981年到1994年,包干制曾起了积极作用。这个制度大的问题不会有,不过有的时候就不大好办。有的地方经济实力比较强,有的地方比较弱,包干的份额就不一样了。全国财政会议常说,“一年之计在于'争'”,争包干基数,收入指标争取定得低一点,可以多一点超收留成;支出指标则争取定得高一点。要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包干制已经不适用了;而分税制为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纳,是改革的方向。第二,中央财政相当困难。当时,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还不到30%,弱干强枝,中央花钱要靠地方上解。泽民、李鹏、镕基同志都赞成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当时,中央交给我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1993年秋天,我第一次在北京市门头沟的龙泉宾馆介绍分税制,讲分税制的主要涵义、前景、主要政策和要解决的问题等。有的财政厅老厅长后来对我说,分税制启蒙教育就是从那次会议上开始的。分税制改革经验从1994年到现在,分税制已经实行近15年了。总体上说,实行得很平稳,效果也比较明显。可以说,改革非常成功。1993年,就是改革前一年,我国财政收入是4349亿元,2007年达到5万多亿元。成功还表现在全国31个省区市对这个政策是拥护的。财政体制在历史上不是太稳定的,三年两年就变一次,主要原因就是地方不满意。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政体制是相当稳定的。为什么分税制能够成功呢?有几条经验值得总结。第一,就是稳妥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中央在集中财权的过程中,要缓缓而行,不要急于求成。当时,我们采取存量不动、增量调整的方针,只从增量中间想办法,逐步提高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第二,一定要照顾地方利益。在推行分税制的时候,各省分管财政的副省长和财政厅厅长纷纷来北京,排着队和我们对账。为什么?你研究、处理的问题和他们息息相关,他们身后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老百姓。1993年9月,朱镕基同志带队去调查研究,听取地方的意见。某省同志问:搞分税制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从分税制到公共财政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