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思想.docx / 文档详情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思想.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9.3千字
约16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思想.docx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思想.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思想

第一篇: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思想从《阿Q正传》看鲁迅近一个世纪以来,鲁迅的人格与思想一直在被人们无限地丰富着,而《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也是争议颇多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他斟酌写这篇文章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有二十年之久,文章中蕴含着作者很多的思想和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不为我们所道,就尝试从阿Q身上来解读鲁迅的内心。(一)从名字看独特性想必大家读到这篇文章都会很纳闷,为什么人物,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称呼,就如阿猫,阿狗一样的随意,难道是鲁迅对阿Q的不尊重吗。学者也给予很多的猜想,从《现代汉语》角度出发阿这个字给人的是情感色彩、表达的是亲切、亲昵、亲近的的意思;一般是长辈对小辈、或者小的事物、亲近的人以及物的呼唤的符号。而Q就更奇怪了,鲁迅用了一个字母来代替,可是文章中却用阿桂来称呼,那就不符合了,再怎么说桂的开头字母是G而不是Q啊!有学者研究说1阿桂(阿贵)要表达的是两种意义的词汇,前者是表达平民的意思(桂花、桂英、桂红……大多是农村女孩子的称谓,代表的是底层社会的人物和角色),后者是表达贵族的意思(富贵、贵族、贵人、高贵……大多指的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和角色),总之是众说纷纭,最让我信服的就是北大论坛上的一篇文章对阿Q这两个字的解读,“阿”也表达了鲁迅亲近、爱国的情感;“Q”:园圈表示:团团圆圆的中国大家庭,完整的国土,和美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一张笑脸,这个笑脸上被戳上了一个污渍(点),说明什么问题,就是民族的缺点,国家的弱点了,这很影响人类的进步,如果不说出来,不引以为戒,那么这个不足人们重视的弱点和缺点就会犹如生麻子一样长满整张脸,难看不说,甚至导致死亡。鲁迅在不伤害国家的形象之下,对这个“麻子”展开了最激烈、最豪不客气的反抗、揭露、评判!阿Q:连起来的意思就是,人类的缺点(弱点)。不难看出,鲁迅的用心良苦和他的独特思维,不愧为一代大师。(二)革命态度革命与不准革命这对矛盾使阿Q身上充满了喜剧色彩,透过小说的革命闹剧,我们看到的是一出历史悲剧。这是积弱的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缘故,阿Q们正如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写到的那样,只满足于做奴隶的时代,但命运是终于连奴隶都做不成。在革命与民众之间,“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革命者看不到人,民众也没有意识到自身作为个体的意义。革命在他们的眼中等同于一切的改朝换代,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历史的悲剧自然是无法避免了。这就是革命与不准革命的矛盾悲剧。除了《阿Q正传》,鲁迅小说中还有不少反映的是鲁迅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悲剧在于不准革命常常是源于这些人物自觉的压抑:革命是尚未泯灭的灵性透出的一点光,而不准革命,则是在文化积累成为习惯与惰性之后的人格基调。鲁迅所展示的从革命到不准革命和不能革命,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诘问(三)偏激个性在鲁迅眼里,民众忽而是“中国的脊梁”,忽而又是麻木不仁的“黄脸看客”。总之,鲁迅之于民众的信心始终不够坚定,这正是由于怨恨心理在深深影响着他对于民众的认识,拿阿Q来说,这本是一个极具悲剧性的民族角色,在做着的刻画里,过分放大了其身上的卑琐人格特征,从而削弱了这一角色所能释放的悲剧力量。虽自称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明显是“哀”得不够,“怒”得有余。在阿Q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到鲁迅有什么命运意识,他压根就没有把这个形象当做自己的兄弟来塑造,而只是用冷眼打量着这个可笑的小丑;似乎在他与阿Q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命运联系。阿Q本应该是可怜可悲的,他将“精神胜利法”作为自己的生存策略,并没有什么错误,这不过是一个弱者出于无奈为自己寻找到的悲哀权利而已。可是,在怨恨心理的作用下,鲁迅格外突显了这个人物身上可憎可恨的品性,使其人格的深度及广度一并遭到大大的限制,因此他无法让我们亲近,只能让我们疏远。他在我们心灵深处唤起最多的只是“怨”和“恨”的情感。不能不归咎于鲁迅因怨恨而失却的悲悯情怀。由此说来,阿Q似乎没有理由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国民性典型,他更多的还是属于鲁迅个人宣泄怨恨情绪的产物,恰若他自己所言,显现出了其“心里真是藏着可怕的冰块;从阿Q那里,我们分明能够感觉出鲁迅不自觉流露出的某种身份上的优越感来。并且,也只是在部分上,阿Q可以承担中国民众劣根性的缩影,在另一部分上,他所呈露出的则是世界民众普遍拥有的人性弱点(如“精神胜利法”)。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奴性,一种遭受压迫之后不敢反抗,甚至不敢正视这压迫的奴性。所以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压迫者身上最不可救药的一种精神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思想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