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老带新,培养教师队伍后备力量 第一篇:以老带新,培养教师队伍后备力量以老带新,培养教师队伍后备力量——大庆十中“师徒结对子”拜师仪式2012年7月,大庆十中新毕业生朱丹、郝沙、司玉雪、刘桂卫的到来,为学校教师队伍充实了新生力量,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非常重视新毕业生的成长,为了让这四名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能,特聘请高一年级四名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并于2012年10月9日举办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流露着浓浓真情,暖暖心意。新教师向自己的师傅敬献了鲜花,一束束鲜花、一丝丝的温暖,送到师傅的手里,暖到师傅心里。学校领导隆重的向四位师傅颁发了聘书。师徒代表周妍芳表示:认真履行师傅义务,做到“一公开,两共享”,经常深入徒弟的教学一线,坦诚不恭地评课,指出优点及不足,并研讨改进措施,指导徒弟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以及课后辅导,多给新教师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对徒弟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抓住课堂主阵地,抓住机遇,多学习,勤实践,善思考,力争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站好讲台,五年成就讲台”;徒弟代表刘贵卫也表示,一定会尊重师傅,虚心求教,珍惜机会,多听课,多学习,不断进步,在师傅的带领下尽快成长,早日成为十中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最后,校长高广殷切的希望担任师傅的教师,要胸怀大局,以教育事业为重,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重,尽心尽责,不遗余力地做好传、帮、带工作;徒弟要努力做到多尝试、多沟通、多学习、多参与,多思考,多总结,在努力学习师傅教学经验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希望全体教师主动融入到这一活动中来,相互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把十中的教师团队建设成为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勇于争先的坚强集体。第二篇:以老带新-----新教师培养总结以老带新------新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经济系刘志娟《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已经颁发了。《规程》在纵向上明确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应的师资培训机构、高等学校和接受培训教师的重点高校的工作职责,规定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职称教师的培训层次、形式和规范要求;横向上对培训的目和要求、离职培训与在职培训、培训的考核与管理、培训的保障与有关待遇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从而形成了纵向层次分明,横向联结紧密,能够真正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好文件。《规程》第二十条指出:“各高等学校要结合导师制等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以老带新既是一种见效快,易操作的一种师资培训方式,也是一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现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谈谈体会。一、以老带新是一种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培训方法。首先,它先符合教师成长发展规律。高校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知识结构的调整、充实阶段。第二阶段,独立工作、积累经验阶段。第三阶段,“最佳工作状态”的创造阶段。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明显减少的后期阶段。青年教师一般正处于前两个阶段,大部分新教师正处于探索前进目标,调整大学阶段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不断吸收、补充新知识,缺少经验的阶段。这时,他们迫切需要学术带头人或老教师的精心指导,帮助确定专业方向,以拓宽知识面,练好基本功。而处于教师成长发展最后阶段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由他们来指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指路和“点拨”作用,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因此,以老带新,实际上是针对教师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状况,因势利导而采用的师资培养方法。其次,以老带新容易操作,可以在各种情况下进行,便于开展,利于坚持,也有利于保持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再次,以老带新这种师训方式投入少、产出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最后,老教师的传、帮、带,能够培养一批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成长。如我系新参加工作的郑建红老师,在大学时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参加工作后,由于对学校工作的不熟悉,常常使他对突如其来的工作感觉适应不过来,在初为人师之初,认为教师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教学方法无关紧要,专业教师只要上好课,其他事情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我和其他老教师指导下,郑老师改变了原来的观念,注重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积累,注意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对工作慢慢找到了头绪,开始走上正轨。二、有经验的老教师给青年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老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上的指导,包括如何备课、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技巧的掌握、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和课程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指导。二是科研上的指导,包括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论文写作、成果总结和鉴定等方面的指导。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教师

曦晨****2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