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 / 文档详情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5万字
约26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第一篇: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作者: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这里说的传统语文教学指的是汉唐以后,特别是宋代以后直到19世纪末叶的语文教学(当然那时并没有“语文教学”这个名称,但是这类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这里姑以今名称之)。自从宋代王安石在科考中采行“经义”、“策问”的办法之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逐渐定型。元明以下顺着这个路子产生了八股文。当时先生教写八股文,学生学写八股文,这方面的教学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学。这里只谈一般的语文教学,不谈八股文的教学。不过八股文这种科举考试方法实行了几个世纪,而那个时期许多读书人都巴望着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八股文那一套对一般的语文教学不可能不产生影响。这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深厚的,甚至直到今天它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只有在特别需要说到八股文对语文教学的恶劣影响的时候,本文才会偶尔提到它。下边分两部分来谈。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经验;一部分谈谈传统语文教学有哪些明显的缺点,今天应当怎样对待。二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汉语汉文的特点很多。这里从教学的角度着眼,主要注意到以下四点。1.语素(morpheme)以单音节的为主。在古代汉语里,这些单音节语素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统计,估计该在2/3以上)是自由的,就是说,每一个这样的语素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虽然它也能同另一些单音节语素合起来构成另外一些词。半自由的语素(单独构成一个词的能力小,而同其他语素合成词的能力和自由语素一样)比较少一些。不自由的语素(没有组合能力,只能单独作为语法成分使用,或者组合能力很小,而组合的时候有固定的位置)更少。总起来看,汉语语素在语言里的活动能量很大,组合能力很强。说汉语的人,掌握的语素够不够,运用得熟不熟练,是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2.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音节的主要元音都有一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即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高降调。古代汉语的声调还要复杂些。一个单音节语素都有一个声调。声调有区别语素意义的作用。3.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它没有或者说极少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它不靠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不靠形态变化作为把词组合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手段,而是靠语序和辅助词。4.汉字和这样的汉语相适应。一个汉字表示一个单音节语素,就是说,它有一个固定的形体,读成一个带调的音节,表示一个最小的语义单位。汉语无需用字来表示形态,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形态,而用字来表示辅助词,这是汉字能够胜任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注意到,并且充分运用了这些特点。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①由于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很多的词是单音节的,一部分词是双音节的(中古以下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半自由语素逐渐增多,但是除了很少数音译外来词之外,没有多于两个音节的词),而词又没有形态变化,因此,非常容易形成一连串整齐的(即音节数相等的)结构,也非常容易押韵。又由于汉字与这样的语言相适应,所以从古代直到清末民初所有的识字教材几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这种整齐押韵的教材,容易诵读,容易记忆。一本《三字经》,包括了最基本最常用的两千来个字,全部是三字一顿,整整齐齐,全部是押韵的,并且,这600多个三字(即三语素)结构,几乎包罗了汉语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方式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只从初期语言训练的角度看(我们这里不谈它的思想和知识内容),这本启蒙教材可以认为是传统语文入门教学的经验总结。此外还有大量以四字为单位的整齐押韵的识字教材,各有特点,这里从略。②基于同样的理由。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了一种符合汉语汉文特点的、有一定科学性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属对,俗称对对子。比如,先生说“天”,学生说“地”,与“天相对。从一字对开始,然后二字对,三字对,一直练到七字对,八字对,十字对,甚至更多。这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语言基础训练。用“绿叶”对“红花”,意味着用一个形名结构对一个形名结构;“红花”是两个平声,“绿叶”是两个仄声;“红”与“绿”是同一类同一等级的概念,“花”与“叶”也是。“卧牛”和“奔马,可以相对;“飞禽”和“走兽”可以相对。道理相同。但是“卧牛”不能和“走兽”相对,虽然都是动名结构,动与名之间都是修饰关系,因为“牛”与“兽”不是同一等级的概念。由此可见,这种练习是把词类、词组、声调、逻辑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一种训练。三字对以上,就更复杂了。然而,只要用之得当。这种练习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既训练他们的头脑要清楚,能够辨别词性、结构、声调、概念的异同,又训练他们的思维要敏捷。属对,古已有之,到了近体诗(律诗、绝句)时期,成了一种格律,诗里的某两句必须成对。属对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形成,显然和近体诗有渊源关系,然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作诗的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