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文批改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第一篇:作文批改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作文批改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初中生正处理生理及心理成熟发展阶段,其思想行为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作文是学生真情实感的体现。因此,作文批改作为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一种联结师生情感的纽带,犹为重要。它为师生提供知识、思想、情感方面交流的平台,对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作文批改是师生写法交流的平台。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好,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布置了一篇——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个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也是这样写到:“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那个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秋天的主调色是黄的。其实,秋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秋天中绿与春夏的绿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景物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一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2、作文批改是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的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在作文中便能很多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2009年春季为迎接河北省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道:“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而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难道老师平时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的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的把一事物定位好和坏„„”那次作文以后,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3、作文批改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从学生作文中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又一次,我发现某同学像有心事似的,提问时一问三不知。这答案竟让我在那周的作文话题中找到了,从文中显示出她收到了男生一张纸条,正不知该如何选择呢。文笔极端细腻,心情异常矛盾,直至最后也没下定决心,很显然,这是初中生常见的早恋想象。于是我便借作文批改进行了一次旁敲侧击的教育:“看得出来,文中的主人公经历着一次痛苦的煎熬,别的不说,只是一张纸条就已搅得他睡不好觉,听不进课了,以后还能怎样?”下次作文再交上来时,我发现,“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着迷惑得眼睛,主人公的脚步也坚定了”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了下来。这种方式的作文批改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是满足了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这会增加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作文就会如鱼得水,不再会成为什么难题了。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学白金科第二篇:作文批改师生情真“人文”批改习作彰显师生真情[摘要]:批改,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不利,也不符合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应让批改习作折射出“人文”的光芒,把“批改作文”变为“交流沟通”。教师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习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表达特色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帮助。[关键词]:批改交流人文性[正文]:批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事,而且要“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都要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做法,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

绮兰****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