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一)(五篇模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3.6万字
约64页
0
6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一)(五篇模版).docx

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一)(五篇模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一)(五篇模版)

第一篇: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一)一、儒家文化儒家:孔子所开创的一个学派,有2500多年的历史一个长久的文化传统,必然有一个经典的内核,有一套经典的体系(一)“五经”“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乐经》失传,所以只有现在的“五经”《五经》跟儒家的关系春秋后期,孔子整理六部经典,并把它作为教授弟子的核心教材儒家是以传承“六经”作为最重要的一个文化责任使命儒家是传承三代文明的主要学派早期的70子及其后学,贤人七十,弟子三千,有72贤人,每天跟孔子讨论文化的传承中华文明有一个长久的、连续的传承,这个连续性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文化有这么大的融合力、凝聚力,很难得,这个融合力、凝聚力就从这个平淡无奇的儒家文化来不间断地传承文明和文化的载体,即所依存的政治实体,几千年来基本维持统一,这个统一性是独一无二的儒家经典的第一部分就是“五经”,它是一个文明的经典,就是中华文明经典儒家传承的不是狭隘的,只代表一家一派的观点,它传承下来的、积累下来的是中华文明“五经”体系到汉代以后就逐渐扩大到“十三经”(二)“四书”宋代出现了一套新的经典体系,开始跟“五经”并立,而且地位甚至超过了“五经”,就是“四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熹的《四书集注》元、明、清把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科举考试标准教科书答案“五经”和“四书”的区别(三)儒学的作用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套核心价值观是跟中国人的历史文化的处境和存在的条件是相符的佛教不适合中国社会佛教是一个出世的宗教,包含很多真理,对于中国文化是一个挑战和冲击儒家是中国社会本土的文化,儒家一直在强烈地批评佛儒学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儒家的文化和价值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四)孔子是中华文明精神标志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几千年以来的中华文化发展中,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明的重新建构中,已经成了中华文明的一个精神标志第二篇:中国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讲稿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当代社会管理教研部裴义强导言最近,北京天安门广场又多了一个文化亮点,广场树立了一个高达9.5米的孔子青铜像,意义何在?它是一个信号:中国正在寻找自己的文化。以往这里只有毛主席和孙中山的画像。中国过去二千年传统文化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从胡总书记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而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代表,它象征性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它的意义在于要用中国文化来凝聚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现在信佛教、天主等宗教的特别多,虽说我们这些年抓的越来越紧,但从文革后信仰危机,表现这样一个大国五千年历史可供使用的文化资源不多,没有一个文化资源做积淀,怎样提炼民族精神?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怎样在世界名族之林中站立?这个问题已至关重要。我们改革开放不能光抓经济,它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所以,胡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全面发展就涉及到文化。因此中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需要有个再认识的过程。孔子像塑于天安门广场具有象征意义,还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于此。当时提出打到孔家店,就是对孔子开刀,原因在于十九世纪,中国在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击之下,国家一天天坍塌崩溃。国人的心理就觉得西方人是我们的老师,从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治夷”,到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及胡适提出打倒孔家店,开始全面拥抱西方文化,短短的七十年中,中国人的思想认识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一个人可以,一个民族的思想认识发生这么巨大的转变是没有的。“五四”运动经过了近一百年,我们发现向西方学习,学到最后我们并没有掌握西方文化最精髓的东西。我们仍旧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同事又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给摈弃了,我们又落到了中国文化的边缘,所以,在中西文化边缘这个地方滑落,这是中国今天改革开放后出现信仰危机的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找起。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下意识它是融汇在民族的血液中的不可能被铲除,要铲除就得铲除这个民族。所以说这些年我们抓经济,一时顾不了文化,但它仍然默默起作用,只不过今天重新认识它了。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去批判、弘扬、发扬,就能把整个中华民族凝聚起来,为改革开放事业而奋斗。(一)儒家和谐的基本含义1、是事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说文解字》说“和,相应也”即和顺、谐和、和睦、和平之意,可以概括为和谐西周太史史伯最早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国语·郑语》相同的事物重复相加不能产生新事物,只有一种味道就不能成为美味佳肴,只有一种声律就无动听的乐曲,只有一种颜色就构不成绚丽的图画。不同事物相反相承,相辅相济,才能生生不已,使万事万物日新月异。春秋齐国政治家晏婴也以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一)(五篇模版)

文档大小:6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