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滕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总体情况: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有两大题型,涵盖了第1-------13课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25个小题共计50分,第二大题是非选择题,共计50分,包括三个材料分析题。题目立意清楚,贯彻课程标准精神,有时代性,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题目表述方面,语言准确简练,阅读量适当,题目指向明确,考查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中。二、存在问题:1.就整个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来说,通过本次考试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是在对材料分析题方面还是欠缺历练,做题时分析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不强,材料中的信息点寻找方法不对。2.错别字问题仍然很严重,例如:把洋务运动写成太平洋运动,《马关条约》不带书名号等。3.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知识整理的系统性,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很不均匀,学生在做试卷时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4.个别小题有难度,学生不知该如何答。如:北伐不到半年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问它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C、人民群众的参加。就目前的学生水平,能作对此题的人也就是三分之一。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不善于总结造成的。三、今后教学方法及建议1、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多研究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首先教师的思想要跟得上改革的步伐,才能为学生指一条明确的道路。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3、对书本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历史事实的运用,应适当增加训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才能去熟练灵活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精讲,还要进一步的去增加训练,要有规范性的例题。并能扩散性地去运用。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渗透阅读材料题,开放性题型的训练,要重视引导学生注意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发展的纵向联系,内容的横向联系,前后的因果联系等,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5、决定对成绩差的学生加强辅导,让他们能够有信心在历史这一学科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袁刚(滨湖镇望重中学)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第二篇: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八年级历史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4分,第二题配伍组合题,共计8分,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8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二、试卷评析: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清。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如深圳,家庭承包责任制,大跃进等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结业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时事热点不够关心。四、教学建议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对今后的教学建议1.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组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复习时尤其是对一些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内容,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细致、到位。不能留有漏洞。3、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

一吃****福乾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