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资中二中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初一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初13.11班语文合格率为83.3%,优秀率为25.9%,平均分为86.44;初13.12班为56.58%,优秀率为13.8%,平均分为73.46,从以上数据看出,两个班级语文优秀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两班总体水平一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1---3周1、学习第一单元课文,重点解读:《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我的母亲》指导学生自读:《我的第一本书》《再塑生命》2、指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感受母爱,写一篇有关感恩母亲的作文。3、半期前要求学生课外精读《海底两万里》等名著。4、第3周全年级进行第一单元的内容测试.。5.上交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4---6周1、学习第五单元课文,重点解读:《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升序》,《诗词曲五首》。2、指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古诗苑漫步”,了解关于古诗的常识能够欣赏古诗,学会朗诵古诗,积累古诗,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组织活动“古诗与我”。3、第6周进行第五单元内容测试7---10周1、学习第二单元课文重点解读:《雪》《雷电颂》《短文两篇》《海燕》《组歌》2、指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寻觅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感悟“春天”万物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感受生命,并以此为话题写作。3、指导朗读背诵课外古诗《赠从弟》等十首古诗。4、对1、2、5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参加半期前的热身考试,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反思。11周半期测试、评讲试卷12—14周1、学习第六单元课文,重点解读《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诗五首》。2、指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去大自然观察欣赏美景,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了解名胜古迹的对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见识,从而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半期后要求学生课外精读《名人4.14传》等名著。4.第14周进行第六单元内容测试。5.讲解语法中短语的结构。15—16周1、学习第三单元课文,重点解读:《敬畏自然》《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大雁归来》。指导学生自渎:《旅鼠之谜》《喂,出来》。2、指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完成主题“科海泛舟”。了解各种科技发明以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并学会去创造发明。3.讲解语法中句子的成分。4、第16周进行第三单元内容测试。17---19周1、学习第四单元课文重点解读《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指导自渎《春酒》《俗世奇人》。2、指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到民间采风去”,了解方言带来的民歌民谣俗话,以及风土人情,了解民间节日以及有关诗词对联灯谜。3.讲解标点符号知识。4.进行第四单元内容测试,工作计划《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5.期末复习20周期末考试,流水改卷,进行试卷分析上交本年度教学工作总结。八年级下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散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与抒情。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人生、大自然美景、大自然与人类关系、民俗民风,让学生了解观察欣赏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民歌民谣俗话,了解民间节日以及有关诗词对联灯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其中前一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三个单元以描写抒情文章为主。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其重点是:五六单元主要是写景状物咏史以及书写人生志趣的散文,浸透作者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重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应用的妙处;积累常用的语法知识和词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

邻家****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