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9.7千字
约19页
0
2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3.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疏通文意并背诵、默写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名文,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都能背诵,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所以应该让学生首先听读,然后在明确了朗读节奏后朗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理解完课文后,能抓住重点词并背诵出来。其次,学生已经进入八年级了,对一些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能掌握到,而且也懂得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所以可以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理解课文。而对文章的“大道”“大同”这些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不宜讲得太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齐背《桃花源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二、初涉理想社会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与”通“举”,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前一个亲和子都用作动词,指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外户而不闭(户,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发生).3.理清文章,把握脉络。(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停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4)全班齐读课文。三、走近理想社会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2.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说明: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四、畅谈理想社会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提问: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第一题明确: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文档大小: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