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周二《记承天寺夜游》(一)精心设计导语,走进苏轼。(二)出示学习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2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能当堂背诵全文(三)学习方法指导1.自读课文,“三看一查”,顺畅诵读。2.尝试翻译全文,共同完成语文学习。(四)探究合作交流1.作者为什么要想着夜里去承天寺游玩?他是怎样描写月色的?2.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五)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六)教师小结。运用纲要信号简洁明了的将文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知识的巩固、积累和运用(七)当堂背诵课文。(八)作业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周二《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复习检查,让学生拼读、解释一些词语:派遣、狭隘、热忱、拍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二、学生朗读第2、3部分,教师引导分析。1.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的?2.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4.白求思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明确: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三、学生阅读第四部分,教师引导分析。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一点是白求恩同志所有精神的核心。四、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背诵。五、归纳写作特点。1.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2.对比鲜明。3.用词贴切,句式讲究。六、布置课外作业:1.熟读全文,背诵最后一段。2.阅读课后“练习四”中的短文,以《我心目中的白求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认为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第二篇: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教学内容:直角三角形教师活动:一、回顾、提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新课导入求证直角三角形角c=角a,BC=a,AB=c,教师留时间学生自行思考,教师讲解做法。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三、例题讲解课本19页例题讲解、20页例题讲解。四、课后作业习题1.6学生活动: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总结。2、学生自行画直角三角形并与教师所做图型进行对照。3、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与记忆。4、例题中困惑的知识点的提出,教师点评。学习重点: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只需要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相等。能通过定理的简单理解求证三角形全等。听课意见:本节课设计连贯、容量较少,学生易于掌握,但整体若以学生交流探讨方式引入本节重点、难点会加深记忆,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师正转换原有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第三篇:语文听课记录[推荐]说明文听课记录苏州园林一.提出问题:景物、特点、地方、不同类型、结构方式、说明方法、表达方式、说明顺序、情感。二.自由阅读课文,找出苏州园林的特点。整体:1.亭台轩榭2.假山池沼总3.花草树木4.近景远景分局部:1.角落美2.门窗图画美3.色彩美总三.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引用、作诠释。四.修辞手法的查找五.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评语:1.分析课文时很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很清楚,帮助同学很好地处理了课文的逻辑顺序。2.在讲授新课时,也及时复习了说明方法,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知识点。3.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及时复习了说明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三种知识点。4.分析说明方法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同学积极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现代文听课记录列夫•托尔斯泰一、导入1、作者简介: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二、整体感知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三、精读文本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

纪阳****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