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测量”教学设计第二节力的测量(1课时)(作者:尹胜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2.知道正确使用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体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问题。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测量力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与测量,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测量工具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和实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具:测力计30支,钩码(50g)30个,拉力器一个,测力计教学挂图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二、测力计在原理1.让两个大小不同的学生分别上台用力拉拉力器,其他学生观察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2.教师: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示力的大小,弹簧秤就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道理制成的3.教师:你知道哪些弹簧秤?待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弹簧秤的教学挂图,介绍常见弹簧测力计。三、弹簧秤的使用1.与刻度尺的使用相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和构造、单位、零刻度线等弹簧称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弹簧称上最大刻度是多少?说明:弹簧称上的这个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弹簧称受到的拉力不能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称会损坏。弹簧称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说明:不同弹簧称的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据刻度值和格去算。1.使用方法:学生活动,发给每桌学生一个测力计和钩码,让他们观察后再测量,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教师将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板书如下:首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对齐,若没对齐,要进行调零划记下零点误差;拉力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读数时以指针最靠近的刻度线为准;使用前应来回拉动挂钩,避免挂钩被外壳卡住。3.按下面要求练习使用弹簧秤:用手拉测力计挂钩,亲自感受1N和5N的力有多大;测量自己头发的能承受最大拉力;相邻小组的同学用两个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拉,看谁的拉力大。若将指针移到0。2N处,所测的力应为多大?(与原来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四、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1.课本本节练习1、22.课外实践: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第二篇:八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力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学方法以周围的物体或事例感受力的存在,突出学生的自学探究及交流合作。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哑铃、弹簧、皮球(两个)、自制弓与箭、磁体(两个)、橡皮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身边的物品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存在实验:(1)让两学生举哑铃。(2)让两学生拉弹簧。(3)让两学生做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感受到力的存在,那么力到底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力【学生活动】根据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感受力的存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进入新课的探究。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力的有关内容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1、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1】自主学习,认识力的有关问题。【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力的认识。【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对力的认识。【教师总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而且要产生一个力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一个是受力物,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接接触可以产生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等。(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之分,绝不能认为先施力而后受力。2、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列举关于物体受力后的变化的事例(1、尽可能的多、全;2、可分组比赛的方式激发思维)。【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要求尽可能多、全,进行举例。【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得到两个方面

宁馨****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