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文写作知识大全 第一篇:公文写作知识大全应用文写作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批复2、述职报告3、调查报告4、经济合同书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报告与请示有哪些不同?2、调查报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撰写函应注意哪些问题?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关于转发省分行川工行办发[1999]92号文件的通知。()2、公安厅表彰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决定。()3、综合报告可以涉及多方面的问题。()4、复函一般用“特此函复”作结。()5、通知可以“特此通知”结尾,也可以发出号召、抒发感情。()6、述职报告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和结尾组成;()7、贺词一般使用第三人称,调查报告则常常使用第一人称;()8、省公安厅表彰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决定。()9、版记是公文的文件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报机关、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份数。()10、公文标题一定要由发文机关、事由和公文文种三要素组成。()四、要素操作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某市人民政府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风政纪大检查,拟发一文件,请代该市人民政府撰写文件标题。五、作文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省经委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出席对象为各市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各市经委主任,请代该省经委拟写会议通知。(要求按规范的公文格式撰写,包括眉首、主体、版记部分,部分内容可以虚拟。)应按正规公文的格式写作。具体格式参见教材。第二篇:公文写作知识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一、公文的主要文种: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类、14个文种。公文文种的选择根据:一是行文目的,二是发文机关的职权,三是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经常出现的错误有:文种选择不当,混用文种,生造文种等。几种常用文种的区别:(一)请示与报告“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因此,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一是作用不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讯问,报送文件、物品等。二是内容不同。“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三是容量不同。“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但不得夹带请示的事项。四是时间不同。“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五是范围不同。“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六是处理不同。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应及时批准、批复(答复),是办理件,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主要是了解情况,可以不答复,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七是篇幅不同。“请示”的篇幅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500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3000字。八是结束语不同。“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二)请示与函“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函”可分为商函、询答函、请批函(请求批准函、审批函)。“函”在公文往来中使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相隶属的同系统部门之间询问和答复工作;二是请求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部门批准有关事项,不能用“请示”或“报告”,应使用“请求批准函”。在公文撰写中,容易出现“请求批准函”误认为就是“请示”或“报告”文种,在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行文时使用“请示”或“报告”,是欠妥的。“请示”与“请求批准函”有严格的区别,主要有:一是类型不同。“请示”是上行文;“请求批准函”是平行文。二是主送机关不同。“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具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请求批准函”的主送机关是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单位。三是内容范围不同。“请示”是请求批准、指示;“请求批准函”是请求批准某项职能事项。四是行文语气不同。“请示”的用语应尊敬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函”应互相尊重。五是办复方式不同。“请示”的事项由上级机关批复下级机关;“请求批准函”的有关批准事项由受文单位复函(审批函)。(三)报告与总结“报告”是上行文,其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总结”不是公文文种,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拟稿人将工作总结作为公文

书生****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