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一: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揠苗助长-教科版【小学学科网】改写《揠苗助长》1.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改写不但要理解原文的内容,还要展开丰富想象。2.根据《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寓意。3.引导学生自然地把原文的理解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表达要真切恰当。〔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寓言的改写。2.既要明确原文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准备〕1.复习关于改写的基本方法。2.教学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操作要点〕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的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记得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练习了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吗?(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启发,以帮助学生进行回忆)。(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寓言故事改写成记叙文呢?其改写的方法与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是不是一样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读一读例文《揠苗助长》,就可以弄明白了。2.学习例文,明确写法。(1)学习例文《揠苗助长》,要求认真地读,细细地想,并把例文与古诗文进行比较,领悟写法。(2)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以进一步领悟写法。(3)指名汇报感受。(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作方法。(5)小结:由此看来,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要把握原文的内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文所描绘的情景和所抒发的感情具体地表达出来。3.弄清要求,构思习作。(1)指名读这次习作的要求。(2)齐读《揠苗助长》。①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②如果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③如果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④你想对这个庄稼人说什么?小结: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改写不但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还要展开丰富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具体描写和适当补充,以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情景”,表达原文的“感情”。⑤想一想,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揠苗助长》的情景。⑥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⑦指名口述。小结: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改写成的作文要与原文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感情相一致,不得随意大改、大动,更不能违背寓言的寓意。4.行笔成文,相机辅导。5.推敲打磨,修改习作。(1)指名读习作,引导学生评议,提出修改建议。(2)同桌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习作。语文七色光七〔教学目标〕1.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2.能翻译简单的文言文。3.积累成语,并通过查找词典或资料理解成语意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4.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5.通过“开心一刻”的笑话,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时间〕1或2课时。〔操作要点〕1.练。(1)理解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学生可以先读一读这三句话,找出句子中加点的词是“之”和“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讨论。可以逐句汇报,而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之”和“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2)把句子的译文写出来。学生可以先读一读每句话,说出句子的出处。找出1、3句是反问句,第2句是陈述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之”和“其”的不同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最后教师还可以指导朗读反问句,甚至可以让学生用文言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日积月累。本栏目安排了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供学生积累,通过查找词典或资料理解成语意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希望学生在积累成语时,不但要读准字音,会正确书写,还可以在说话时或写作中应用。3.知识窗。(1)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查找中国古代寓言的资料,加深对古代寓言的了解。(2)阅读短文,让学生汇报读懂的有关中国古代寓言的知识。4.开心一刻。这是一篇有关文言的笑话。学生可以先读一读短文,然后小组中交流读后的感受。全班交流时,可让学生对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评价与感受写出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篇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一来源:网络2009-06-0808:41:18标签:学习方法/哲理故事/填报指导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

听容****5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