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品社分析 第一篇:六年级品社分析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2013--2014)第二学期一、总体情况有些进步,学生能力得到培养。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优秀人数有所提升,但也存在个别较差学生。根据本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来看,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视野不断开阔,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较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二、卷面分析。试卷50分,五个大题:一填空(10分)、二、判断(10分)、三、选择(10分)四、连线(10分)五、简答题(10分)。三、试卷与答题情况分析。1、知识点涵盖分析。各章节内容分配比例合理,较为全面。既考查了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又不死板记忆。要比上一年的试题内容更为全面。本次试卷考察的是整个六年级的知识点,上册的知识点考核分数为18分,下册为32分。2、试题难易分析。从整体上看试题内容丰富,重难点把握比例恰当,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了学科特点,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3、题量分析。题量适中,难易搭配合理,层次性较好,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4、注重知识的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促进品德与社会的全面实施。有些题目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让学生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个别细节问题出现错误较多。第一题填空题是对学生社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学生对本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求欲望很高,学生对急于探索新领域,增长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学生对本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得分率在95%以上。第二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记混了,产生了错误。第三题选择题,有些学生出错是因为接受了一些误导。第二、三题对题率在90%左右。第四题连线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学生也掌握了做这类习题的技巧。因为本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生活积累了解更多信息,而获取的知识,因此学生对本项知识印象深刻,掌握情况良好。五问答题,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2、你家的废水是否再利用?学生回答较好。六、今后的教学建议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6、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7、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8、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同时继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对生活事例的理解与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二篇:六年级品社教学质量分析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品社教学质量分析班沙尔学校李学梅一、上学期成绩回顾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品社这门课程也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虽然是政治老师,但通过教学,我发现,还有好多知识需要我去不断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教学方法、策略等。上一学期,六(1)班46人,学生的平均分63.96,六(2)班44人,平均分64.14,六(3)班44人,平均分74.3,三班平均67.5分。名列片区前茅。二、优点(1)对品社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较好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对教材的研究仍然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课堂上要讲的知识点,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没有从客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没有很好的对教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进行比

一吃****仪凡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