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正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68-77页二、教材分析:《认识比》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学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过,设置了多种情境图。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对除法与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理解。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及其它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要会求比值。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五、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六、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三角板一副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比课件出示例1问:图上有什么?(2杯果汁,三杯牛奶)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牛奶比果汁多一杯;果汁比牛奶少一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板书:2÷3=3÷2=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来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新内容——认识比(板书)2.自主探究,认识比(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3)揭示比的意义。观察屏幕上的几个比,想一想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想好以后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分数就是除法,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问:比的后项能为0吗?不能(4)课件出示3.自主练习,应用比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70“练一练”1、2、34.拓展延伸,感受比你听说过“黄金比”吗?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塑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找找看吗?5.课堂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32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具准备:1、一张不对称的人的脸部图;2、写有轴对称图形含义的纸条;学具准备:1、每位学生找一些树叶;2、准备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纸;3、一张白纸;4、一把小剪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出示两眼都在左边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形。)提问:你们为什么笑?通过学生的说逐步引导,得出“对称”的含义。那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对称的情况?(学生个别口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样的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二、新授:(一)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含义: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注意剪时从折痕边下剪。)再展开,并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个别口述)2、让学生把各自的作品上来展示,并请同学们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个别口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共同总结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出示纸条,学生齐读定义)。3、让学生口述如何区别“轴对称”和“对称轴”的意义4、让学生相互指出刚才所剪图形的对称轴。(二)研究树叶中的对称情况:1、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2、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轴对称树叶到展示平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理由。(个别口述。)3、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轴对称知识?(个别举例。)(三)研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过的各种图形的纸片,找出轴对称图形,并分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2、学生先汇报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注意对特殊图形要

邻家****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