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7万字
约30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四个兴化”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下,我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一、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1、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从2006年前35个乡镇文化站6个达标,20个面积不达标,9个无站房,到2008年底历时三年文化站基本按照省文化厅的要求建成不低于500平方米的要求,基本全部建成达标,部分文化站站房面积超过1000平米。其中戴南镇文化站高标准、严要求,投资2000多万,占地20亩,一期主体建设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装修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开展。文化站的建成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和阵地,每个建成达标的文化站都设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1健身房、老年少儿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都正常开放,使当地群众有了一个固定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的文化站还有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方便了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知识和致富信息,有的文化站有还有小剧院等场所,经常组织相关文化活动,除室内活动场所外室外还有文化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户外活动阵地。2、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乡镇都能利用重大节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组织文娱演出、棋赛、球赛和联欢会等。乡镇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如组成腰鼓队、舞龙、舞剑、打莲枪、扭秧歌和小型民间乐队等。大多数乡镇恢复了电影放映队,创造条件,积极实施“送电影”下乡活动,2006—2008年全市完成“送电影”下乡18000场次左右,市淮剧团送戏300场左右,每年接受赠送图书3.4万册,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文化需求。周庄镇还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3、群众文艺创作精品迭出。近年来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独具兴化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文艺舞台上备受好评,屡屡获奖。在泰州市原生态民歌大赛中我市乡镇选送的民歌独揽一等奖两名,并获得了全部奖项的60%以上。我市创作的茅山号子《小妹妹》获2007年江苏省群文新作大赛创作优秀奖。沙沟民间舞蹈板凳龙应邀赴南京参加“中国〃江苏首届中秋民俗节暨2008中国南京国际桂花节”演出,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好评。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省市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2、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资金缺乏制约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应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幅度,但不少乡镇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实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严重错位,部分文化站只是应付式面积达标,配套设施如电脑、摄影摄像器材、音像制品等缺少甚至根本没有,使文化站难以发挥应有功能。3、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我市农村因大量劳动力转移,留在农村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乡镇文化站干部队伍也令人堪忧:一是年龄偏大。因近几年进入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年轻人极少,多数人员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人才,2008年全市文化站在编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6.5岁,比较老化。二是水平偏低。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自学形成的,没有与文化对口的专业学习基础,其专长往往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还谈不上“精”、“专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关于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