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委于8月份对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教育局、财政局工作座谈会,听取我县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并实地走访了部分学校,察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配备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绩和举措近年来,我县紧抓“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一发展战略,以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资源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以信息化管理和教学应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我县教育信息化的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1.信息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2010年借助省龙芯电脑配备和省幼儿园装备工程,我县每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都装备了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2011年又为全县中小学添置187套电子白板。城南实验初中、城南实验小学、青萍小学、省海中等少数学校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有;对全县所有初中(含完中初中部)、小学网络教室电脑进行了全面更新。共计配置学生电脑3795台,交换机75套,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校一机房,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考试、招生志愿填报等工作的需要。2.教学资源与应用系统建设初现成效。海安教育专网建1设工程启动,县局网络中心和4所高考考点学校成功实现了与省教育专网的连接,专网核心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今年有37所学校申报数字化校园创建,其中4所学校申报创建南通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全县学校图书馆全部实现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自主研发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计算机管理软件在南通市中小学推广使用。3.信息化培训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以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为核心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提升教育信息化理念为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能手培训,以网络环境下合作创新研究为共生价值的教师网络团队培训,以校园网和教育管理系统维护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员培训,2011年以来累计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普及;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承办全市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或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活动,承办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开展中小学生纵横码应用训练、学生电脑作品竞赛、师生教育教学软件竞赛、中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县拥有进修学校附小、海陵中学、紫石中学、海安中专等纵横码训练示范基地,2013年进修学校附小被评为全国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实验示范学校。4.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形成。我县申报的南通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电教专项课题6个,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2个,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6个,现都已经完成中期评估。承担江苏省援疆优质教学资源的修改2任务,完成了5门学科,75节课,约3000多分钟的视频材料修改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完成了“江海天骄”贵州省独山县支教平台的开发建设,使独山县1898名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教师顺利通过网络访问江海天骄资源。二、我县教育信息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县教育信息化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总体水平不高。教学电脑严重不足。按小学、初中的生机比分别为10∶1、8∶1,师机比为1∶1的要求,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用电脑尚需再补充1300台左右,老师用电脑尚需再补充3500台左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够均衡,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薄弱。二是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进展缓慢。具体表现“三通两平台”建设停滞不前。对照省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我县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还未启动,仅仅是4所高考考点学校与县局网络中心和省教育专网实现了连接。三是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人才无法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基础相对较差、学历偏低,队伍结构老化等因素,导致绝大部分学校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不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低下。四是信息技术应用依然停留在较浅层面。在多数学校,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只是面子工程和展示工程,信息技术使用率不高。在管理方面,我县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三、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立足我县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因地制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规范与标准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

韶敏****ab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