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民是农村文化的主人 第一篇:农民是农村文化的主人农民是农村文化的主人2010-12-1715:49来源:人民网作者:吴斌农村文化建设能否推进,如何推进?屯昌县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让农民从“看客”成为“主角”,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回归群众路线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之本。当前,一些地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整体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文化部门为了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然而,一些地方长期沿袭农村文化“行政供给”的传统思维,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行政部门而不是农民,把农村文化建设简单化地理解为“送”文化。送下乡的往往是“阳春白雪”式的文化大餐,题材多是城市而不是农村,表演过程也由专业演员操持。被置于看客地位的农民只能带着“看稀奇”的心态,被动地去“欣赏”。仅靠单向的、暂时的“送”文化,虽然能带来表面的一时的效应,却无法满足农民日常的文化生活需求,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现象还是无法根本改变。农民是农村文化的主体和主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们的一切,都依靠于、决定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动,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费力不讨好。”屯昌农民合唱团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与文化下乡相辅相成的农村文化农民“自主供给”这一崭新机制的前景。在这里,文艺节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农民亲身创作,亲自排演,演出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并以极大的热情丰富表演形式,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创造活力喷薄而出。农民真正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农村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的根本尺度,在于群众是不是满意、是不是高兴、是不是赞成、是不是融入。农民合唱团被农民称为“欢乐使者”、“和谐使者”,显示出它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强调发挥农民建设农村文化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推卸或减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屯昌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因势利导,扶持、培育、壮大农民演出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升级”,带来了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偏远小县办出大文化”的可喜局面。屯昌县为我们提供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党委政府如何作为的成功样本。农民合唱团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使农民站在农村文化建设应有的主体地位上,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智慧和能量激发出来,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农村文化建设实现突围的根本之策,也是建设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二篇: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丁国琰2009年第5期——文化建设近几年来,孝感市文化体育系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面向基层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针对过去孝感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实际,近几年来,我们在进一步明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突出农村文化工作地位的基础上,抓住中央、省加大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这一机遇,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地方基层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落实县、乡两级政府项目配套资金,新建了一批规模适当、功能齐全、方便群众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使二分之一的乡镇有了较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场所。二是为县(市区)专业剧团和电影公司,配齐流动演出车和电影流动放映车。各县(市区)文化部门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和部门筹资等方式,新建、改扩建和维修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三馆”设施,使之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为基层群众提供经常性公共文化服务创造了条件。为了不给群众增加负担,我们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利用综合文化站阵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在安陆市15个乡镇全部推开,2008年汉川、应城两市所有乡镇陆续完成。二是与村支部党员活动室配套,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立综合性的村文化活动室和农村文化中心户;抓住国家实施“2131”(文化部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工程计划的机遇,组建孝感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为全市实现每村一月看一场公益电影打下基础。三是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近三年全市已安装村级体育健身器材300多套。据统计,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县(市区)“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中心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拓展文化

书生****写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