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docx / 文档详情
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万字
约36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docx

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

第一篇: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一般的行为需要有感受和应答的能力才能完成。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无神经系统的海绵动物也有感受和应答的能力,它们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原生动物的行为最简单,一般认为只有趋性,它们能感受到环境中的刺激并靠近或远离之。腔肠动物有神经网,扁形动物以上的无脊椎动物已有神经节和感受器,脊椎动物更有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之分,感受器官也高度发达。无脊椎动物已有内分泌,而脊椎动物内分泌系统越来越复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便是行为的生理学基础。当然,行为的完成离不开肌肉及腺体等效应器,它们的演化事实上是与神经系统相平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中有着种种物理、化学刺激;体内不断进行的生理、生化过程也会产生一些刺激,如饥饿时胃部收缩,而膀胱充盈则引起尿意。但并非任何刺激都携带着对机体有意义的信息,都为动物所感受到,动物只是有选择地感受体内外的刺激,例如吃饱的动物就对食物不感兴趣。这说明,动物的进食行为需要内外两方面的刺激:内刺激(饥饿感)和外刺激(通过视觉和嗅觉发现外界的食物)。这种机体的内在状态(饱或饥)也常称为动机,在过去又称驱力。感受器接受信息,将它转变为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此解码,并作出决策。运动神经又将决策送到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于是出现应答。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弧。反射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无需训练即会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固定的,从生物学意义上分为防御反射、性反射等等,从发生部位上可分为角膜反射、膝反射等等。非条件反射可使动物初步适应环境。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其神经联系是暂时性的。又有经典式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之分。条件反射使动物更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射之间互有联系,一个反射能解除另一反射所受的抑制,从而引发后者,也可能抑制另一个反射。所谓本能就是一系列非条件反射;而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学习引起的神经系统改变发生在什么部位,目前尚不清。反射活动要求刺激(外或内)作为原初动因。但人们逐渐发现,神经系统可以自行发动活动,例如由内在“生物钟”调控的节律活动。内分泌对某些行为有明显影响,如性激素与性行为就有密切关系。阉割的公鸡既不打鸣,也无生殖行为,但给阉鸡注射雄激素后又表现这些行为。内分泌系统活动又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因而也受环境影响。如许多北温带动物在每年春季发情,这是因外界日照加长,通过神经系统刺激了内分泌腺活动,分泌性激素,并引起一系列生殖行为。还有许多行为是在内分泌的基础上再经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如鸽的垂体分泌催乳素后,其嗉囊中腺体制造“鸽乳”,但仅在嗉囊充满、胸部受幼鸽挤压时才吐出鸽乳。行为开始后总有终止,使之终止的因素有多种。许多行为因负反馈而自行终止,如胃部充满后动物便停止进食。此外,新出现的强烈的外部刺激会停止正在进行的行为,如猛兽的出现使正在食草的羚羊停止进食,并开始另一种行为——逃遁。第二篇:动物行为生态学11.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ecology):它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存活值(survivalvalue)、适合度(fitness)和进化的意义12.杀婴行为是指成年动物杀死同种未成年个体的行为。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骨肉在未来少了很多竞争者,另一方面的好处则更“立等可取”。几乎所有的雌性哺乳动物在哺乳期都不会排卵,雄狮杀死嗷嗷待哺的小狮子,终止了雌狮的哺乳期,它自己才有做父亲的机会。13.广义适合度(InclusiveFitness)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播自身基因的能力的大小,但不一定是通过自身繁殖的形式而实现,当遗传上与某一生物有亲属关系的个体存活下来并进行繁殖时,该生物便会得到繁殖上的成功14.凡种群中大多数个体都采取的某种行为对策,其它对策与之相比是较差的,这种对策就可称为ESS。15.配子选择(gameteselection)发生在配子阶段的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称为配子选择。16.稀释效应,即随着群体的增大,每一个体被捕食的概率就会减小。17.交配并不等同于使卵受精,特别是在雌性个体可能与多个雄性个体交配的情况下,这时往往会存在是谁的精子能使卵受精的激烈竞争。精子置换现象常被称为精子竞争。18.觅食对策(foragingstrategy)就是动物为获得最大觅食效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19.p2值在多次交配的昆虫中,由于某种机制的存在,不同雄虫精子的受精机率并不相同,精子竞争的差异一般用P2值(最后交配雄虫子代的比例)来表示110.信号111.仪式化21.自私基因(selfishgene)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