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动仲裁的证据收集和举证 第一篇:劳动仲裁的证据收集和举证劳动仲裁的证据收集和举证“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特别是劳动官司。笔者代理了不少劳动仲裁与诉讼案件,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打赢官司的关键就是证据的准备与组织。笔者在执业中遇到这样一些劳动者,他们往往不注重证据材料的收集。比如,一位劳动者以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他去仲裁时只提供了劳动合同和工资单,而证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材料一份都没有提供。单位在应诉时否认单方解除了与他的劳动关系,结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没有支持该劳动者的主张。该劳动者很委屈,他找到我说:“单位是开员工大会时当众宣布开除他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这还用证明?”我告诉他,这的确是事实。但是,法律讲求是你要拿出法定形式的证据向仲裁员或者法官证明该事实,如果拿不出证据材料,即使确实是事实,法律也不予认可。还有的劳动者在主张加班工资时最喜欢讲得一句话就是“考勤卡在单位手里,单位应该拿出该证据,不然就应该承担不利后果。”言下之意,加班没加班的事实应该由单位举证。这实际是对法律的误解。“证据规则”确实提到:有证据证明证据材料在单位受里的,单位必须拿出来,不然承担不利后果。但是,这里有个前题,即劳动者要有证据证明某证据在单位手里。如果缺少这个证据,如何要求单位提供证据?再说即使能证明单位手里有某份证据,你能保证该证据的真实性?单位难道会提供一份对自身不利的证据,而不对其进行改动?所以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对手身上往往是靠不住的,还得靠自己。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对于那些打工伤官司的劳动者,我提醒一下,最关键的就是要证明与单位有劳动关系。有些劳动者往往大意,不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证据。曾经碰到这样一位劳动者,他没有与单位签合同,单位也没有给他买保险。他受工伤后,老板也挺积极替他治疗,将他及时送医院,支付了治疗费,治疗得差不多还专车将其送回老家休养。他好利索后听别人讲,他这是工伤,构成伤残,可以找单位索赔。等他回到上海找单位要求赔偿,老板把脸一拉,拒不承认他们有劳动关系。他想去仲裁,却发现手里没有份证据材料能证明他与单位有劳动关系。他想到医院的缴费单,却发现老板都是用现金交的费用,而且用的名字都是劳动者自己的名字,没有单位或老板的任何签章。这个时候,该劳动者悔之晚矣。他感叹说,当初还挺感谢老板对他挺照顾的,没想到是迷魂汤,把他给糊弄住了。以上是简要介绍证据在劳动官司中的重要性,希望读者能引起重视。资料来源:,首勇律师原创第二篇:劳动仲裁风险告知和举证告知仲裁风险告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仲裁风险告知如下:一、申请不及时或请求不当的风险(一)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者,本委不予受理。(二)仲裁请求不完全会导致未请求部分视为弃权而得不到审理的风险。仲裁请求的增加、变更,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逾期则另案处理;这将影响申请人权利救济的及时实现。(三)当事人提供的地址、联系方式不准确,可能导致仲裁文书送达不能,将会出现中止审理、公告情形,导致案件不能依时审结。二、举证不能的风险(一)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完成举证,若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或拒不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由此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二)当事人提交证人证言后,未通知证人或通知证人后证人未履行出庭义务,将导致证人证言不被采纳的风险。三、不按时出庭的风险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者,或庭审开始后超过三十分钟未到庭者,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者,对申请人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申请人重新申请的,本委不予受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四、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当事人丧失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风险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需公告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或者一方当事人丧失承担民事责任能力而需确认继受人的,将导致案件审理时间延长。五、逾期起诉或逾期申请执行的风险(一)当事人不服裁决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的,应当自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或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将丧失起诉权。(二)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委所作出的终局裁决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情形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本委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逾期申请则丧失撤销权。(三)对发生法律效力且有给付等履行义务的裁决书、调解书,当事人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逾期视为放弃申请执行权。六、没有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可供执行的风险如果被执行人确定没有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还会导致无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可供执行,使生效的裁决书、调解书所确定的权利无法实现的风险。七、多个申请执行人对同一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的风险如

书生****瑞梦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