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学教案 第一篇:化学教案课题1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2钢等作用,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学过程、认识在金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关注生活→分析比较→归纳解释二、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三、教学模式探究式四、教板书设计课题1金属材料一、金属1合金1.2.应。、性质①颜色②导电性③密度④熔点⑤硬度⑥延展性2、用途二、、概念、性质a、硬度b、熔点教学反思: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2.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教学难点: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fe>cuzn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kcanamgalznfesnpb(h)cuhgauptau寻教学反思: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2fe+3co2题:80%=800t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铁的冶炼.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设备:高炉3.原理:3co+fe2o3高温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例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设: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3co+fe2o3高温2fe+3co21602×56800tx160800t=2?56x2?56?800tx=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560t÷96%=583t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三.金属资源的保护(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2.防锈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二)金属资源保护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1.防止金属的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160=560t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

听云****君哇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