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千字文教学设计2 第一篇:千字文教学设计2《千字文》教学设计马焕英指导思想:开展千字文诵读,从诵读方法的指导,从通晓其意的探索到深入文本的感悟,循序渐进,师与生一起走进文本,让学生读的开心,悟得浅出。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背诵《千字文》13,14,15,16段;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让学生明白“寸阴是竞”的道理。教学准备:国学经典诵读本《千字文》,小印章教学重点:背诵本节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过程:1.介绍今天的奖励图标,以激起学生的好胜热情;2.复习《千字文》9,10,11,12段;3.教师伴乐有感情的范读所学内容两遍;4.教师伴乐领读,学生跟读初步熟悉所学内容;5.让学生认真朗诵所学内容,并找出多音字,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6.提出“寸阴是竞”,让学生自行感悟并议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并列举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词句;7.分组朗诵,学生自由背诵;8.游戏“双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总结:奖励,盖印章,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第二篇:千字文教学设计《千字文》教案之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韵文。2.理解韵文的意思,并背诵韵文。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二、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成诵,读懂文意,正确认读汉字。2.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三、课前准备:1.《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2.《千字文》片段卡通视频。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师说译文,生说原文。(2)导入新课。(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和视频。(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同时也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就让我们也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二)读文:我们要开始读书了,大家要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并皆要。(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同学们自己先读,老师之后再读。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检查自己刚才读的对不对。(2)弄清了这些字的字音,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①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每一个字的发音。)②师领读:(要求:学会每一个字的发音。)③生领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④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文。)⑤生齐读:(要求:注意语气,不喊读也不唱读。)⑥男女生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⑦小组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3)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4)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5)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6)全体学生拍手读:xxxx∣xxxx∣xxxx∣xxxx∣(让学生注意到“霜”和“冈”都有相同的韵脚ang)(7)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做韵律美了!(三)悟文: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1)用图片展示“云腾致雨”、“露水”、“霜”、“金”、“丽水”、“玉”、“昆冈”等物象。(2)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文章的大意,并结合生活实例加深小朋友对句子的理解。(3)重点解释“雨”这个字的文字故事。(四)背文:现在老师把读文的难度加大了,你们还有信心读下来吗?(1)看插图背文:出示课件。(2)去掉插图背诵。(3)去掉插图和文字背诵:①全班齐背。②男女生赛背。③小组赛背。④个人背。(4)如此富有韵律美的句子我们应该将它熟记于心,老师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让你们记住这四句话,之后老师要和你们玩个词语接龙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你们就要接后一句。老师说前两个字,你们就要接后两个字。(五)结束:从同学们的背诵中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将这四句话熟记在心了。那么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下课。第三篇:千字文__教学设计国学经典《千字文》教学设计《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课时安排:三课时★教

是你****优呀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