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千年科举读书报告 第一篇:千年科举读书报告《千年科举》读书报告2013级岭南学院邱临风一、书名:千年科举二、作者:李兵三、出版社:岳麓书社四、页数:286五、内容概要:本书由李兵在湖湘讲堂的讲稿整理而来,从多个方面对我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同时穿插作者的见解议论。本书由引言,尾声和九个主要章节构成。第一章《推荐选才的古今得失》介绍了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我国的文官选拔制度,即以推荐为主的选拔方式。与我之前认为的不同,推荐选才并不是在汉代推行察举制才开始的,本章介绍了,早在上古社会,禅让制的选拔中已经包含了推荐和考察两个环节。在推荐选才中,人才选拔缺乏客观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容易滋生徇私舞弊,具有很大弊端。第二章《报考》介绍了报考的一些相关细节,如是否有身份限制,是否允许外国人报考,是否允许类似于当今“高考移民”的“科举移民”的存在,是否可以终身报考应试等。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了解到和现在的高考一样,科举考试的报考也需要通过一定程序,具有一定限制的。第三章《科举预备考试》介绍了在正式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如唐宋的解试,明清时期的童试。让读者明白了原来不是所有报考了的童生都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以明清为例,他们必须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才能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机会,成为秀才。第四章《全面而细致的应试准备》从考生和政府两个方面介绍了为科举考试所做的准备。如考生的经费、考试用品准备,政府食宿场所提供等。在面对科举考试这样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考试时,政府和考生们的重视程度与当今人们对高考的重视度差不多甚至更高。第五章《贡院与磨成鬼的应试生活》介绍了贡院内的结构布置和历代变迁。为我们展现了考生们的考场条件,虽然与当今考场相比,贡院提供的条件实在艰苦,但是从古代的现实条件考虑,贡院的条件也就可以理解了。第六章《八股文的千秋功过》提到科举,很多人就会自然联想起八股文这个在科举考试中地位重要的考试文体。八股文作为明清科举主要的考试形式,一直以来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作者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介绍了八股文的特点和利弊,综合时代背景,作者认为八股文总体是适合科举制度而且有利于人才选拔的。第七章《严密的试卷处理与阅卷制度》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在阅卷中严密的工作程序,有效地保障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糊名誊录的实施,设立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和对读官,从试卷处理的角度而言,科举时代的严密程度完全不亚于我们现在的任何考试。而科举考试的阅卷也是又多名考官共同完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结果的公平性。第八章《花样百出的舞弊手段和惊天的科场大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例生动地展现了科举考试中考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想出的五花八门的作弊方法,同时为我们介绍了科举历史上几次轰动的舞弊大案和朝廷对于科举舞弊的严厉惩罚。古代对于科举舞弊的惩罚力度比如今要重的多。第九章《分区录取与及第的荣耀》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介绍了科举考试分区录取制度建立的始末和科举及第后的无上荣耀。六、心得体会读罢《千年科举》,加深了对科举制度,这个实行了千余年的可谓我国古代最出色的文官选拔制度的了解,科举制度不仅仅是从前历史书上简单平面的几句介绍,我了解了它的运行模式,因为它而发生的或扼腕叹息或忍俊不禁的故事,我也在阅读中加深了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我从本书中得到的一些收获简单谈谈。1.丰富了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从本书中我了解到一些有关科举制度的细节。第一个即是科举制度并非我之前认为的简简单单三场考试,即乡试、会试、殿试。整个科举考试是由很多层次很多次考试组成的,仅仅在乡试之前,便有县试、府试、院试等多层考试,才能取得正式科举的资格。而且每次考试都需要进行几次考试,做若干篇文章。相对现在两天内完成的高考,古代科举更为艰苦。另外,古代科举之前还要进行祭祀仪式,将那些找考生报恩的鬼魂聚在红旗下,把那些找考生报仇的鬼魂聚在黑旗下。还有些地区为了祭祀鬼神,还会设立相关庙宇,这些举动,为科举考试蒙上一层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心理,构成了原始的道德评判体系,有效约束了读书人的言行举止。与我原本以为的不同,古代科举不仅仅有笔试,还有口试,面试环节。不仅多人阅卷,而且还会进行复查。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俗语如“破天荒”、“小三元”究其渊源,竟然源于科举。而本书中关于科举的很多细节,如灯笼识人(即为了辨认不同地区考生的身份,点名时同一地区的考生需聚集在同一种灯笼后,在考场前可以看见各式各样不同的灯笼)、上下转托(一种方便考生在低狭的空间内答卷、作息的设计)、五级计分法(即不对试卷进行评分,而将试卷分为圈、尖、点、直、叉五个等级)等细节,都体现出古代人利用现有条件的一种智慧总而言之,通过这本书,我对科举制度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它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摆脱了之前笼统的认识,我逐渐认识到科举制度在千年

波峻****9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