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千克的认识 第一篇:千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李木子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的认识,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认识千克”是继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吨”的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教授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3)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4)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2、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3、想想做做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4、“你知道吗?”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作业设计:我会填(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3)()可以用符号kg表示,它又叫做()四、总结延伸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板书:千克的认识1千克=1公斤kg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我就让学生深入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很多商品上都有质量的信息。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就是自己动手感受过的东西。我让学生自己带来的物品,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重量,也能发展估测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在课中,我让学生估估自己的书包、文具盒书大概多重,再用称称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千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第二篇:认识千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莲沁小学:郑灿凤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引出比较方法1.任意选一位学生,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相比,你想说些什么呢?(高——矮、大——小、男——女、轻——重、胖——瘦、白——黑)2.老师重,学生轻。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瞧,今天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是腰果。3.师: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袋食品究竟哪袋重,哪袋轻呢?4.

思洁****爱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