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元整体 第一篇:单元整体单元整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新体系文章作者:李怀源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3·3C小学语文,历经百年,争论不断,时至今日,难以两全。语文课程目标,要么大到精神灵魂,要么小到标点符号。而学生语文能力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真的那么难教,那么难学吗?需要我们正本溯源,明确方向。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在课程设置中提出设“国文”一科,小学语文开始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同年,公布《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提出“国文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明确了“语文”的课程目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语文学习体系。我校历经10年,一直致力于在语文学科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10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革,已经初步建立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新体系。这个体系我们称之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的内容包括:教科书、整本书和语文实践活动,建立了基本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评价体系,在实践的意义上,已经重建了小学语文课程。确立一个核心目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文字运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说读写活动中的运用;一是文学活动中的运用。“运用”也有两个层级,一是学习者自身的听说读写运用能力的发展,一是欣赏他人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因此,小学单元整体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目标不清晰,层级性不明显,有些甚至不可操作,不可检测。如,朗读的目标。第一学段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规定,6年12学期的区别只在于“学习用”“用”“能用”,而“正确、流利、有感情”根本没有具体要求。这样就造成实际教学中,教师凭个人经验和理解进行教学,致使课堂情感泛滥,而朗读水平不见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目标,把课程目标分化到12个学期。每学期的课程目标都从四个方面设计: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学习策略,三是学习习惯,四是学习量。能力目标,就听说读写能力等语文能力进行了规定,在不同的年段都有了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要求。习惯目标,规定了学生的写字习惯、读书习惯等方面,具体要在每个年段达到的标准。数量目标就是规定了每学期学生要认识的字数,必读8本书,背诵25首古诗词。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做好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语,以“能”“会”作谓语来进行表述。每节课只有一个核心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确定一个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这个训练点要能够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确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如,学习《称赞》这篇课文的目标,学习如何去称赞别人。结合课文的语言,学生先要看小刺猬和小獾是如何称赞对方的,知道称赞要从内心出发,要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自己的语言去称赞。最后,学生把相互称赞的对话写下来。这篇课文学完,学生就能够对“称赞”有更深理解,也能够在现实中运用。人文性的目标在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部分都没有明确设计,一是不好检测,二是不好操作,三是不好界定。以人文的方式来教,就是我们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不进行繁琐分析和空洞说教,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主动建构语言文字的意义,能够自主架构语文学习的经验体系,我们认为就是最人性化的。构建两种教学模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学习目的,也是学习过程。学生只有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单元整体课程下的教学以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以自主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把教科书的单元作为一个单位,增加单元内课文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习,扩大思维空间,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比对。一个单元的教学找到一个语言文字运用的点,如,“对话”“细致表达”“改写”等。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带领学生,学生需要自己发现,自己感悟,自己实践。现实中的教学需要基本的模型,老师使用这种模型容易教,学生使用这种模型容易学。单元整体教学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两种教学模型。模型一:“识字”“朗读”“写字”“积累运用”低年级往往与中高年级没有差别,语文教师重课文理解。低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学生读几遍就能通晓课文的大意,能够明确课文主题。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

贤惠****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