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竞赛规则 第一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竞赛规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竞赛规则1.决赛采用机试形式。2.机试可以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严格遵照每届“大赛通知”中指定的程序设计语言。3.组委会为每名选手提供一台计算机。比赛共设8道题目(以每届“大赛通知”为准)。以答题多少和用时多少由考试系统自动排名。机试比赛的预定时间为3小时(以每届“大赛通知”为准),但当比赛进行一定时间后,可以因为出现不可预见的事件而调整比赛时间,一旦比赛时间发生改变,将会及时通告所有参赛队员。4.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可以携带诸如书、手册、程序清单等参考资料,但不能携带任何可用计算机处理的软件或数据。不允许携带移动存储设备或计算器。不允许选手登录Internet。5.参赛选手不得携带任何类型的通讯工具,包括无线电接收器、移动电话等。6.当参赛人员出现妨碍比赛正常进行的行为时,诸如擅自移动赛场中的设备,未经授权修改比赛软硬件,干扰他人比赛等,都将会被剥夺参赛资格,并依学校相关规定追究责任。7.在竞赛中,参赛成员不得和其他成员以及竞赛指导委员会指定工作人员以外的人交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竞赛组织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二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一、时间:2018年6月20日9:00二、地点:东苑体育馆三、主持人:王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四、议程:播放VCR、大学生艺术团合唱《一生有你》,四块大屏同步直播;1.主持人介绍主席台就坐领导和各方面代表,介绍参加毕业典礼的各学院毕业生、家长区嘉宾;2.主持人宣布2018年毕业典礼开始,起立、奏唱国歌;3.李北群校长致辞;4.管兆勇书记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5.教师代表为毕业生赠言;6.校友代表寄语;7.毕业生代表和在校生代表抒怀《南信时光》;8.毕业生家长代表发言;9.难忘师恩:毕业生代表向教师代表献花;10.校工作人员宣读学位授予决议;校学位委员会主任李北群校长颁发博士学位证书(一楼证书颁发区);(播放校歌MV,大艺团同步演唱校歌)11.校领导、各学院及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颁发学位证书;毕业生按学院依次到证书颁发区领取学位证书;12.主持人宣布2018年毕业典礼结束。第三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创新大会文件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牛生杰2006年12月16日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报告的题目是《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4月和7月,分别召开了江苏省科技创新大会和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会议要求把我省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综合实力,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两个率先”做出积极贡献。跨入新世纪以来,我校成功实现了规模发展,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成功完成院系建设,建立了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框架。为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我校“十一五”期间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目标,学校决定召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创新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国家、中国气象局、江苏省和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五”期间学校科技工作,颁发校科技进步奖和人文社会科学奖,表彰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高校“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学校“十一五”规划,研讨、修订我校科技工作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导下,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学校“十一五”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第一部分:“十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成绩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十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取得了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实现了“十五”科技工作目标。“十五”期间,我校争取到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3项,省部级项目68项,项目经费达到2400万元;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7项,其中省部级奖励5项,国际奖励2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0多人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800多篇,出版专著78部;被SCI、EI、ISTP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有了较大增长,论文被引次数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南京气象学院学报》质量明显提升,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等荣誉称号。“十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的成

一只****呀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