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卧龙岗游记散文.docx / 文档详情
卧龙岗游记散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8万字
约31页
0
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卧龙岗游记散文.docx

卧龙岗游记散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卧龙岗游记散文

第一篇:卧龙岗游记散文甲午年腊月二十三日,我驱车南阳,拜谒了卧龙岗武侯祠。游卧龙岗,我仿佛回到了二千多年的三国时代,感念山东籍的诸葛亮来到帝都西岗隐居,耕田糊口,隐居求志。如姜太公渭水钓鱼一样,期待君王或有君王胸怀的人能够赏识自己的才干,出山为之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值得欣慰的是,被曹操讥为“织履小儿”的刘备,因为系汉室之后,素有大志,在三顾茅庐之后,让诸葛亮终于碰上了知遇之恩,他出山协助刘备南征北战,联吴抗曹,最终得以偏安四川,三国鼎立。一篇《出师表》足可见诸葛亮的忠心,他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日月可鉴。他毕生致力北伐,图谋恢复中原,实现一统天下的夙愿。但天不遂人愿,蜀汉终于被魏所灭。刘备的孩子后主刘禅,被抓到洛阳,还弄出个“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嗟乎,真让后人感慨万千呀。文学家罗贯中虽然偏爱刘备和诸葛亮,但历史无情,也不容情。浏览武侯祠后我想,诸葛亮虽神机妙算,但是,他要担任匡扶汉室的大任的梦想最终因为不能顺应历史潮流而在他死后不久就破灭了。曹操真乃乱世之奸雄,他对自己的孩子也玩权谋,自称不愿做天子,愿为周文王。意思是让自己孩子做周武王去夺天下,他不想背负弑君篡位的恶名。可悲的是曹操的孩子登了基篡了位,但终归没有逃脱灭国的宿命。曹魏的结果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又让司马懿后人占了便宜,夺了天下,社稷终于由司马后人实现三国归晋,天下一统了。现在想来,诸葛亮、刘备、曹操都不算天下英雄,天下英雄惟有替曹操打工的司马懿耳!当然,这是我个人之见呢。这种情形不仅发生在三国时期,现代也有不少有趣的版本。据说,浙江一个富翁英年早逝,结果,他老婆带着亿万家产下嫁给富翁老板的司机了。原来,老板也是给司机打工的。任你如何神机妙算,难逃天命宿命安排。这就是我游览南阳武侯祠后的发出的感叹。第二篇:游记散文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游记散文中的另一番景致吧。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有人说,中外游记散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甚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又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不仅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黑风高风及浪大的可怕恶滩险境,同时也在文章里,围绕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不断展开追问,面对前人不同的结论,作者不盲目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深夜泛舟到石钟山绝壁之下,借着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给了我们一条终身受用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卧龙岗游记散文

文档大小: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