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案(五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2万字
约40页
0
3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案(五篇).docx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案(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案(五篇)

第一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案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知识目标:⒈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从而加深对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⒉把握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理解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的区别和联系。技能目标: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体验科学研究发展的全过程,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⒉通过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等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⒊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情感目标: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过程:【展示图片】【引言】无论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香炉峰瀑布,还是“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的一滴小小的露珠,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答】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问】水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答】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问】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答】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的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讲述】当我们从图片中宏观的水回答到微观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时才用了几十秒钟的思考时间。在座的同学有人知道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用了多少时间呢?【答】2500年【过渡】这是一段艰难而漫长的历史。那么,在早期科学家们眼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个称不能称、尺不能量的“原子”,科学家们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了解它的内部结构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抹去脑子里已有的原子知识,回到2500年前开始我们探索原子结构的旅程。【讲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Byconventioncolour,byconventionsweet,byconventioncold,:butinrealityatomsandspace.感觉上,存在的是缤纷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刺骨的寒冷,但实际上,存在的是原子和空间。从这段话中知道,德谟克利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atom:inpisible不可分割)。当有人问及为什么世界上诸多事物彼此不一样呢?原子论回答说:这是因为组成他们的原子在大小、性质、数量上不一样。比如说有人问水为什么能流动?因此水的原子平滑呈圆形;为什么被火烧到会有刺痛的感觉?因为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过渡】这样的原子论在古希腊只是哲学家们的猜想,没有事实根据。【讲述】时间推移到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综合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当量定律等通过化学实验得出的定律后,提出定量的化学原子论。主要观点如下:①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②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割,仅仅是重新排列,保持本性不变。【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过渡】这种原子模型在当时条件下看来十分的正确,但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还有很多的不足,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好在19世纪末,由于电的发现,科学家可以研究物质在通电条件下的性质,阴极射线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实验。【阴极射线实验】把气体充到一个密封的玻璃管中,抽气让管中的气体变的非常的稀薄,再在两端通上高压电,这时就会有一束粒子从电极阴极通过气体到达阳极,这样的射线就被我们叫做阴极射线。【讲述】那这些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他发现在磁场和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射线会发生偏转。通过不同的磁场和电场的作用下的偏转,他发现这些射线带负电。他又通过实验测得射线的电荷与质量之比很大。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依次思考下列问题:1、这些带负电的射线是哪来的?2、为什么不管用什么电极材料,什么气体所得到的射线都一样?3、其电荷与质量之比很大又说明了什么?【结论】1、阴极射线是由极小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电子应来自管中的气体原子内部或者电极原子内部。3、电子是构成所有原子的一种基本微粒。4、由于电荷与质量之比很大说明电子质量很小。【讲述】电子带负电,原子带电吗?那你就要解决另一个问题了,原子中的正电荷去哪了?汤姆生就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之中,而电子就象葡萄干面包中的葡萄干一样散布在原子的正电荷之中——葡萄干面包模型。【过渡】葡萄干面包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电子管的现象,但随之而来的放射现象又对它提出了挑战。其中对于原子结构贡献最大的就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为了能够间接地“看到”原子内部的结构情况,卢瑟福采用了高速飞行的α粒子(α粒子是氦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去轰击金箔。根据α粒子飞行路径的改变,便可算出靶原子的构造概况。整个实验的安排大致如图所示。作为“炮弹”使用的α粒子由放射源提供,而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案(五篇)

文档大小:3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