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参加党建座谈会发言材料 第一篇:参加党建座谈会发言材料创特色党建筑坚强堡垒促跨越发展——参加座谈发言材料一、基本情况XX镇地处XX市区东郊,既是XX市的东部新城,也是XX新区的核心区域。全镇版图面积29.58平方公里,现有7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5781户、21337人。全镇共有1个党委、3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86个党小组、964名党员。近年来,我镇党委始终不渝地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夯实执政基础、推动实际工作、促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立足镇情,并努力在创特色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我镇重点推进的把阵地建在村民小组上、“五位一体”新机制、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以及村组财务“双代管”等工作,深得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深受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五个基本”(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七个体系”(基层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群众工作体系、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基层和谐稳定工作体系、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要求,以市委“五联一创”活动(组织联建、队伍联动、活动联办、服务联动、保障联体、创建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为抓手,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跨越发展为主线,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措施、创新的精神,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大提升、党员干部作风大改观、各项工作水平大提高、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大跨越。近三年来,我镇先后获得了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省“文明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先进乡镇”、“生育文明建设先进乡镇”、“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2010连续两届)、“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优秀单位”;全区“红旗单位”(2009、2010连续两届)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二、基本做法及成效(一)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1、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作用。2005年以来,我镇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先后投入8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了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新(改)建任务。为适应新的形势,我们一方面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村“两委”办公议事中心和农民经济组织综合办公场所,另一方面着力拓展服务功能,按照“1+8”要求,将其建成了集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站、文体活动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村党员群众电教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工作中,我们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中心服务的规范,把村级组织阵地变为党员群众之“家”,努力为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培训学习、普及科技知识的课堂,矛盾调解及信访维稳的阵地和信息交流、活动娱乐的场所,成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便民桥”、“连心桥”,在服务农村生产发展、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初步显现。2、推进组级阵地建设“全覆盖”。2007年初,我们紧密联系农村党员实际,提出了“把阵地建在村民小组上”的新思路。为此,我们严格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三通”:即通电、通水、通水泥路;“四有”:即有标识牌、有理事会匾牌、有组务公开栏、门前有平整的活动场所;“五配套”:即功能室、桌椅、电教设备、规章制度、档案柜相配套),采取“小组自筹一点、老板捐助一点、上级奖励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350多万元大力建设组级活动场所(其中小组自筹210多万元,村级出资30多万元,老板捐资50多万元,上级补助60多万元)。截止目前,我们已新建或改造组级活动阵地90处,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组级活动阵地建设“全覆盖”。(二)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一是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党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基层各项工作的成败。镇党委按照“分级分层、突出实效、多管齐下”的总体思路,以发挥镇级党校作用、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在2008年初,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们组建了全市第一个乡镇党校——中共XX镇党校,并健全完善了党校的机构设臵、规章制度及硬件设备,积极发挥其平台作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模式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一方面,在每年春节及“七一”前后,定期开课对镇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部门党员干部和农村无职党员开展学习培训;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上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农业科技骨干担任党校客座教师,不定期对党员干部

书生****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