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参加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新得体会 第一篇:参加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新得体会参加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新得体会今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全省新课程骨干教师历史教师“甘肃省新课程历史远程培训”,开始我对此也有些不理解,但是完成培训任务后我感到这真是一次及时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颇受启发。记得刚开始进行培训时,总觉得培训内容好像又比较繁杂,不仅涉及一些理论内容,还涉及教师基本功方面的一些琐碎活动,当然更有自身专业方面的培训。一开始时,我认为这无非都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当自己看到各部门和学校以及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且静下心来认真听讲时才觉得并非如此简单,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认真听讲和做好笔记,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同学科老师交流自己的感想。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组织下,2003年3月出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在课程结构上作了重大变革,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高中历史课程由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历史课程设置了九个学习模块,其中,必修课程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学习模块。六个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没有学习次序上的先后之分。此外,还有选修课程Ⅱ,即校本课程,这是按照当地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本人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对这个《历史标准》的学习,形成几点体会如下:一、内容具有时代性。首先,关注社会进步,如必修课程《历史Ⅱ》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必修课程《历史Ⅲ》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其次,课程内容的取舍贴近时代,有所侧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并能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对历史的宏观整体的认识,必修历史不仅弥补了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增加了世界史内容的比重,世界史的内容约占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总量的40%。第三,及时反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如在重视政治史内容的同时,加强了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和文化思想史的内容等。第四,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如关注社会生活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必修课程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二、注重世界意识的培养。世界意识,又称全球意识、国际意识,指的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当今国际社会和我国与世界的关系。邓小平早就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缺憾或不同程度影响着世界历史,或不同程度地受到世界历史发展诸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高一学中国近现代历史、高二学世界近现代历史,高三安排“选修课”学习中国古代史。可见,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分开学习的,新的课程结构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并列,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教学的新体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把目光放到世界的高度,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学,在中国入世的视野下,只有将中国历史之舟置于世界历史汪洋大海之中,用更宽阔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去理解分析历史,才能与时俱进,在引导学生学好历史,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在世界范围内既有合作理念又能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互补性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三、新课程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必修课程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在学习方法方面。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更是衡量课程人文色彩程度的主要标志。历史新课程追求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所以,新课程设置特别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课程设计由方便老师教授变成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实施关注教师准确

一条****然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